啟動自主學習力:沒有段考、導師和功課的學校,如何造就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啟動自主學習力:沒有段考、導師和功課的學校,如何造就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啟動自主學習力:沒有段考、導師和功課的學校,如何造就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作者:工藤勇一   出版社:聯經   出版日期:2021-04-15 00:00:00

<內容簡介>

日本Amazon學校教育類書籍銷售冠軍!
TBS節目推薦!各大報刊雜誌競相報導!
一位不按牌理出牌的公立中學校長,
如何點然青少年的熱情動力,
引爆日本家長圈話題!

一位校長,打造了一所廢除定期考查、班導師制度,連功課都全面喊停的學校,竟能吸引家長擠破頭地想送孩子來就讀。本書就是由這所爆紅學校――麴町國中校長工藤勇一所寫。書中闡述他的教育論,以及他如何讓孩子發揮與生俱來的才華,進而學會21世紀必備的各種生存能力。是一本專為家有未成年孩子的家長,指點教養迷津的寶典!

作者工藤勇一是東京一所公立中學的校長,2014年上任之後,他廢除了學校中很多「理所當然」的校規,進行「非常識」的教育改革。
他的改革包括
‧廢止作業
‧廢止段考
‧撤除頭髮、制服的規定
‧廢除專任導師
改革的成果逐年顯現。該校因而成為電視、雜誌的一大話題。甚至文部省和全國各地的教育人士都前往視察。2020年的入學說明會,參加人數為招生人數的三倍,現場座無虛席,甚至位子不夠而引起混亂。
校長並不是標新立異,而是重新思考原本學校裡「理所當然」的事有沒有必要性。像是作業和段考的設立,原本是為了讓孩子評斷自己對學習了解的程度,但久而久之,學生變得為了做作業、考段考而上課。甚至為了考高中而學習,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或想法。因此麴町中學的目標是培養有自律心、能自動自發讀書的孩子。而擁有獨立思考、自動自發的能力,是未來領袖人物的重要特質,更是活在21世紀必須具備的非認知能力之一。

★本書特色:

打破「理所當然」的刻版印象,堅信「非常識」的教養理念:
●跟別人比較的考試沒有意義
●「服裝雜亂,心思也雜亂」這說法是錯的
●百依百順的孩子是危險的
●同學之間不用相親相愛
●不論什麼樣的孩子,絕對能成為領袖

一位日本公立中學的校長,打造了一所廢除段考、制服、班導師制度,連功課都全面喊停的學校,竟能吸引家長擠破頭地想送孩子來就讀。
究竟是什麼魔力?讓這些原本依賴心重的孩子培養出自律心、自主力、甚至成為學年的中心人物,充滿信心地發光發熱?
從0歲到18歲。推薦給所有家長!

★名人推薦:

林薇 作家
陳雪如(Ashley) 諮商心理師
陳茻 國文教師
黃琬茹 臺北市芳和實中校長
劉繼文 學思達核心講師

面對快速變動的世界,到底該教給孩子什麼品格與能力?家長對孩子的規範,意義何在?這本書帶給我們全面的反思!
——諮商心理師 陳雪如(Ashley)

破框思維是教育創新的起點,直探教育本質才是學校核心價值之所在。工藤校長打破陳規的膽識與視野值得借鑑。
——臺北市芳和實中校長 黃琬茹

從各種不同面向的質疑探討教育與教養的本質,培養主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孩子,啟動自主學習的能力,點燃學習動機。
——學思達核心講師 劉繼文

★目錄:

第1章 質疑學習的「正確答案」
不需要習慣
段考「臨時抱佛腳」的話,就沒有意義
養成非認知技巧
學習並不是上完教育課程即可
讀書的重點在如何掌握要領
以筆記簿的使用法,尋找學習模式
建立高生產力的學習計畫

第2章 質疑「心的教育」
「服裝雜亂,心思也雜亂」是真的嗎?
拚命要求孩子「遵守規則」的大人
百依百順的孩子是危險的
不可以要孩子「跟那孩子保持距離」
不要盲目相信「忍耐」
孩子熱中玩電動,該怎麼教養
對不遵守約定的孩子,改變對待方式
家有拒絕上學的孩子,我的建議是

第3章 質疑「協調性,大家相親相愛」
否定「與大家相親相愛」的全校集會
「請把周圍的人想像成外星人」
一切都從意見的對立開始
重視一成反對派的運動會
不畏怯不同意見的方法──KJ法的活用
培養懂得建立共識的孩子
不論什麼樣的孩子,絕對能成為領袖
全體學生都哭了,畢業典禮的禮物

第4章 質疑「為了孩子好」
你為孩子之間的爭執仲裁過嗎?
如果干涉孩子的整理會怎麼樣?
為了幫孩子找到他可以著迷的事物
大人無心的一句話將「興趣」轉變為「價值」
「挑戰吧!」這句話叫不動孩子
不可以讚美「第一名」和「100分」
消除責怪別人的思考──「都是那個導師的錯」
最後最重要的是「全家的幸福」

<作者簡介>

工藤勇一
日本東京千代田區立麴町中學校長。1960年生於山形縣鶴岡市,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院應用數學科畢業。曾任山形縣公立中學校教師、東京都公立中學校教師、東京都教育會員會、目黑區及新宿區教育委員會教育指導課長。2014年成為千代田區立麴町中學校長。
在麴町中學,致力教育改革,教育目標是讓孩子覺得「世界並不全是壞事,原來大人也很厲害!」
廢止習題、段考、專任導師制,種種改革讓文部科學省前往視察,並引起各報社和NHK、電視台等相繼採訪。在媒體和教育相關者間形成話題。

譯者:陳嫺若
東吳日文系畢業,曾為出版社日文編輯,目前專職日文翻譯。喜歡閱讀文學,也樂於探究各領域的知識,永遠在翻譯中學習。譯作有《跟著怪咖物理學家一起跳進黑洞》、《地球全史》、《怒》、《地圖會說謊》、《海上的世界地圖》、《闇的美術史》、《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勇敢哭泣》等。

★內文試閱:

‧作者序

希望他在這世上活得幸福快樂。
只要是父母,對孩子都有著同樣的期望。
今天,AI或IOT(物聯網)等科學技術有了卓越的發展,經濟結構也產生了大幅的變化。孩子們的時代,已不再是進入一個公司就工作到退休的社會,面對時代的轉變期,自己思考、判斷、行動的「自律」能力越來越重要了。我相信不論是哪個父母都會希望孩子學會這樣的能力。
但是,父母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總是儘早試圖把孩子牽引到理想,期許能為他們打造較好的環境。從幼兒期開始讓他們接受STEM教育、英語教育、電腦程式教育等,但是,如果這些「為了孩子著想」的熱心安排,反而剝奪了孩子學習自律的機會呢……?
孩子原本就是自主性的生物,一味的灌輸,是一再剝奪他鍛練自主性的機會,於是,他便會成為一個習慣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這些孩子大多會漸漸抱怨接受事物的「品質」,嫌棄別人不會照顧、嫌棄教育方法、嫌棄教材……,只要發生任何不順心的事,就怪在老師或學校的身上,認為是「某人的錯」「組織的錯」。聽起來很耳熟吧。這些孩子長大成為「沒有當事者意識的大人」們,也許就是我們日本今日的面貌。
六年前,我在千代田區麴町中學就任校長之後,廢除了學校各或各樣的「約定俗成」。從過去的教育來看,麴中的教育改革全都不合常理。

‧廢止作業
‧廢止段考
‧撤除髮禁、校服規定。
‧廢止固定導師制。

進而教導學生「不是只有協調性才重要」「同學不用和睦相處」「不用改變想法,而是改變行動」。校慶活動全面授權給學生舉辦。
現今的教育中,「符合常理」的教條,照我來說全部都剝奪了孩子的自律精神。因為,父母和師長全都迷失了教育最高的目的,而把眼前的手段當成目的了。結果就是破壞了孩子的自主性、熱情和創造力等能力。

麴町中學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出「自律的孩子」,換言之,就是「不歸咎別人的孩子」。而且我們也教學生「每個人都不一樣,當然會發生對立」「我們該怎麼做才能克服彼此的不同呢?」
「世間並非都是壞事,當個大人也很酷!」
讓學生們有這種想法,就是麴町中學的最高目標。
麴町中學的學校改革成果,逐年顯現。
「打破陳規」、「公立學校竟能做到這種改革!」
許多媒體爭相報導,幾乎天天都有文部科學省與全國教育人士前來訪察,矚目度也跟著提升。二二年新生入學的學校說明會,擠進超過招生名額三倍的的參加者,造成座位不夠的混亂場面。

本書是根據麴中的做法,以及個人四餘年教師生活培養的思考為基礎,第一本針對父母寫成的育兒論。
老實說,當出版社來邀我「寫一本面向家長的書」時,我十分猶豫。因為畢竟我是個中學教師,說到育兒,我只養育過兩個兒子,即使如此,我也全部交給內人負責。我自己和讀者一樣,都只是個為兒煩惱的父親。
但是,另一方面,我也想一面回想教育孩子的過程,一面與大家一起思考「育兒」這件事。因為透過過去的教師生活,孩子們的成長總是會令我驚奇不已。
麴町中學從某個意義來說,是一所幫私立學校「墊底」的學校,這裡招收了許多在私校考試失敗,自我肯定受到打擊的孩子。入學之後,國一的學生幾乎每天都會發生同學之間的問題。
但是,一開始懷著自卑感、沒活力、依賴性強的學生們,升上三年級時,全都蛻變成充滿自主性的學生,甚至成為學年的中心人物,有著驚人的表現。不論是在發展上有特色或沒有特色的孩子,全體一起建立起「出頭鳥不會被打」的空間。

期望這本書介紹的「非典型教育」,能夠成為孩子自律的助力,並且成為改變蔓延日本教育界之「常識」的契機。

‧摘文

「臨時抱佛腳」的話,段考沒有意義
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學習模式呢?提示是麴町中學執行的「廢止月考」。
很多人聽到這個政策都十分吃驚,但是麴町中學不但沒有作業,也沒有期末考,全部廢除。
相對的,我們每年實施四~七次「實力測驗」(其中三次為可以與全國、全首都比較的標準測驗)、每個單元結束時實施「單元測驗」,還有範圍比單元測驗小的「小測驗」,等三種(三階層)測驗。

三種測驗中,只有單元測驗列入成績,由於每個單元的跨距短,一次學習的份量沒那麼多,而且,學生知道它會列入成績,所以大家都會專心用功。
這個單元測驗的分數如果不符期待,學生可以自主申請再挑戰。這個再挑戰制度,正是每個孩子養成學習模式的關鍵。
接受一次測驗,孩子就明瞭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哪裡,若用成人的表現方式,就是問題的「可視化」。
而且,申請再挑戰的話,將不採納第一次測驗的分數,而是以再挑戰的最後測驗分數作為成績。如果是「一試決勝負」的考試,孩子們雖會因為分數而憂喜參半,但是卻不太有心仔細重新檢查答案結果。但是,如果有雪恥的機會又會如何?孩子已經了解了問題所在,便會憑著自己的意志,努力去把問題搞懂,並且開始做各種嘗試「怎麼樣才能搞懂它」。
重新學習的話,第二次測驗的分數一定會進步。
這裡有個重要的重點,重考後分數進步的孩子會得到「40分變成60分」的成功體驗。如果是「一試決勝負」的考試,意識會傾向「跟別人比分數」,所以即使實力進步了,很多孩子還是無法開心得起來。如果是跟自己比較,就能真正為自己高興。
僅僅引進「可以再挑戰的單元測驗」,就能引發孩子的學習意願,不過麴野中學還在課堂上實施「小測驗」。
小測驗的定位是單元測驗的熱身練習。
總之,「小測驗能過關的話,單元測驗就安全了,而且也不列入成績,再加上是自己計分,不會給老師造成負擔」。

以這樣的結構,提高孩子整體的成績並不困難,只要提高小測驗出題的層級就行了。雖說不列入成績,但是在小測驗如果有答不出的問題,孩子會產生危機意識:「如果這題一直陷在不懂的狀態,單元測驗就慘了。」
於是,孩子們就會自主性的開始解決難題的循環,想辦法把不懂的問題搞懂。
小測驗的結果帶動小循環。
到了單元測驗的再挑戰,帶動中規模的循環。
一再重複的經驗後,孩子們就會了解「原來念書是這麼一回事」。
而且,到了學期結束時,會出現表示「這個分數我可以接受,不想再挑戰了」的學生。換句話說,在學生自己的心裡,考試從「被迫用功」,轉變為「屬於自己要解決的問題」,不能推到別人頭上。
每個人學會念書的模式後,接受一年4~7次的實力測驗,即使結果不符合期待,也養成了自主學習循環的習慣。正因為有這樣的考試結構與設定,才能達成廢止作業的要求。

到了這裡,也許有人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實力測驗不列入成績呢。那是因為實力測驗的目的不在於此。
麴町中學考試的目的,是掌握「孩子們懂了什麼、不懂什麼」,然後採取行動把不懂的問題搞懂。找出適合自己的行動……這一連串的動作就是「學習方式」。
如果這裡將實力測驗列入成績,孩子們就必須大範圍的複習,很可能一開始就放棄,一連串的學習循環也會破壞殆盡。實力測驗的目的,終究只定位在測試個人實力。
廢除作業與三階層考試制度的架構,是在與眾老師再三討論之後思考出的結果。當時我常常說:「請大家更體系化的思考」事實上,這個架構不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對老師而言也十分合理,因為老師不需要再檢查作業,也不必批改小測驗卷了。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