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AI產業 2024自貿港區貿易值破3兆創新高

受惠全球人工智慧AI相關產業暢旺,交通部推動的自由貿易港區貿易值2024年達到新台幣3兆元,創歷史新高,比2023年長約5成,輝達及超微貢獻大,交通部預期2025年會再成長。

交通部航政司今天舉行例行記者會,航政司長韓振華說,受惠全球數位經濟、AI、電子及半導體關聯產業需求持續暢旺,帶動台灣自貿港區營運績效大幅成長,113年貿易值已突破3兆元,超越2023年1.9兆元,成長超過5成,創歷史新高。

為強化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交通部積極推動六海港(基隆港、蘇澳港、台北港、台中港、安平港、高雄港)及一空港(桃園國際機場)自由貿易港區智慧建設及加強關聯產業招商,目前空港有33家業者進駐,海港有85家,這幾年表現都相當亮眼,其中空運的貿易值占比達8成,多半來自高科技產業。

韓振華坦言,輝達及超微對自貿港區的貿易值帶來很大的貢獻。他說,空運自貿港區方面,全球人工智慧應用領域不斷擴增,對高階AI晶片及伺服器產品需求大幅提升,帶動桃園航空自貿港區內的電子、半導體關聯產業貨品出口增加。

交通部統計,桃園空運自由貿易港區的貿易值就高達2.4兆元,較去年1.3兆元大幅成長近8成,貨量部分也再增長近3成達到3.4萬噸,都是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後新高。

韓振華說,桃園航空自貿港區的冷鏈物流專倉(2800坪)於2024年6月取得國際空運協會(IATA)航空冷鏈認證,有助於促進生技醫療產業發展外,2024年7月啟用的快遞三庫(樓地板總面積3965坪),更提供跨境電商完善的物流服務。

韓振華說,預期2025年自貿港區的貿易值仍會成長,為因應電子及半導體、AI產業規模持續擴增,桃園航空自貿港區已再投資32.5億元擴大H棟加值廠房新建規模,盼打造AI晶片產業聚落,預計2025年底完工,2026年啟用後,可增加600個就業機會,創造3000億元貿易值。

在海港自貿港區方面,交通部統計,在油品、非鐵金屬儲轉維持高度需求下,2024年貿易值6356億元,較2023年5991億元成長6%,貨量則成長超過3成達631萬噸。

韓振華說,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2024年7月全面啟用,導入現代化全自動化櫃場、5G通訊、遠端監控中心等智慧設施;另打造全台最大汽車物流園區,2025年底將啟用台北港智慧車輛園區,發展5G智慧車輛、電動車加值應用場域,預估全面啟用後汽車每年處理量可達25萬至30萬輛,創造1270億元產值,約增加600個就業機會。

另為深化台灣物流供應鏈及關聯產業發展,韓振華說,2025年將持續積極運用智慧科技提升物流服務效能,包括規劃建設桃園機場貨運資訊整合平台、台北港物流倉儲區興建立體式智慧倉庫,引進冷鏈溫控與智能倉儲管理系統、海港門哨導入eTag輔助車牌辦識設施系統及推動AI智慧港灣解決方案試驗等計畫。

航政司盼以上措施透過完善海空物流服務吸引更多國際指標廠商進駐投資,讓台灣自貿港區朝全球運籌中心目標邁進。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