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圳野鳥普查 211口埤塘記錄到1萬3518隻
桃園市野鳥學會今天公布桃園大圳埤塘鳥類普查結果,總共在211口埤塘記錄到84種鳥類,1萬3518隻野鳥,其中包括多種珍稀候鳥,調查發現埤塘面臨開發,環境破壞情形依然持續。
社團法人桃園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劉義仁表示,每年冬季針對埤塘的度冬候鳥調查已持續20年,往年動員大量義工同步調查,今年配合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及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希望持續建立桃園埤塘鳥類資料庫的需求,將同步調查改為普查,針對桃園大圳12條支線進行分工,並將資料上傳由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置的e-bird全球鳥類資料庫。
劉義仁指出,桃園市野鳥學會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為期2個月的桃園大圳埤塘鳥類普查結果,總共在211口埤塘記錄到84種鳥類,1萬3518隻野鳥,包括黑面琵鷺、白眼潛鴨等多種珍稀候鳥。
調查也發現,鸕鶿在北台灣度冬情形越來越明顯,桃園埤塘成為僅次於台北新山水庫、新店溪一帶的度冬地;雁鴨科仍以鳳頭潛鴨為大宗。至於近年常聽聞麻雀變少情形,但實際上,麻雀躍居今年調查數量最多的野鳥。
劉義仁說,隨著都市化進程加快,埤塘持續面臨填平開發威脅,例如因航空城開發需填平的沙崙大池,今年仍有3隻少見的冠((辟+鳥)鷈同時出現。埤塘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具調節微氣候、涵養水源功能,消失將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近年埤塘岸樹木砍伐整建環湖步道情況也不少,但開發若未經考量,野鳥會離開不敢棲息,生物多樣性也會大幅降低。
社團法人桃園市野鳥學會理事長劉義仁表示,每年冬季針對埤塘的度冬候鳥調查已持續20年,往年動員大量義工同步調查,今年配合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及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希望持續建立桃園埤塘鳥類資料庫的需求,將同步調查改為普查,針對桃園大圳12條支線進行分工,並將資料上傳由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置的e-bird全球鳥類資料庫。
劉義仁指出,桃園市野鳥學會從去年12月到今年1月為期2個月的桃園大圳埤塘鳥類普查結果,總共在211口埤塘記錄到84種鳥類,1萬3518隻野鳥,包括黑面琵鷺、白眼潛鴨等多種珍稀候鳥。
調查也發現,鸕鶿在北台灣度冬情形越來越明顯,桃園埤塘成為僅次於台北新山水庫、新店溪一帶的度冬地;雁鴨科仍以鳳頭潛鴨為大宗。至於近年常聽聞麻雀變少情形,但實際上,麻雀躍居今年調查數量最多的野鳥。
劉義仁說,隨著都市化進程加快,埤塘持續面臨填平開發威脅,例如因航空城開發需填平的沙崙大池,今年仍有3隻少見的冠((辟+鳥)鷈同時出現。埤塘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具調節微氣候、涵養水源功能,消失將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近年埤塘岸樹木砍伐整建環湖步道情況也不少,但開發若未經考量,野鳥會離開不敢棲息,生物多樣性也會大幅降低。
- 記者:中央社記者吳睿騏桃園11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