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教育發展 北市北投國中開校紀念碑成文化資產
台北市立北投國中在日治時期創校為「北投國民學校」,直到戰後才由地方仕紳出資改制為初級中學。記載這段歷史的開校紀念碑因反映國民教育變遷,被指定為一般古物文化資產。
台北市立文獻館日前公告,考量北投國中「縣立北投初級中學開校紀念碑」展現戰後初期地方菁英對培育本地人才的熱情,且能反映台灣基礎國民教育的歷史變遷,加上數量稀少,因此指定為一般古物。
北投國中校長陳澤民今天介紹,學校創校於西元1914年,當時是只有日本學生可以就讀的「台北州北投國民學校」,直到光復初期,百廢待舉,北投地方仕紳為了培養下一代四處籌資、奔走,學校才能在1946年改制為「台北縣立北投初級中學」,迅速恢復辦學。
陳澤民指出,這段歷史銘刻於紀念碑正面,背面則記載了樂捐芳名,讓後人能順藤摸瓜、飲水思源,而他總是會藉此提醒學生要知福、惜福,感恩自己能在前人的努力下接受良好教育,同時力求上進,未來有能力時幫助更多人。
他說,開校紀念碑原本立在行政大樓前,後因高齡校舍改建工程,相對位置變為在操場旁邊,將來除了會繼續維護它原有的樣貌,也會以傳承其背後精神的方向去推動課程發展,融入北投文史教育中。
另一方面,文獻館同時公告31件國立故宮博物院申請的文物為一般古物,包含魏晉時期的龍虎紋鏡、明朝宣德時期的青花團龍鳳紋葵式洗、清朝乾隆時期的青花雲龍紋五孔環耳花插等。
台北市立文獻館日前公告,考量北投國中「縣立北投初級中學開校紀念碑」展現戰後初期地方菁英對培育本地人才的熱情,且能反映台灣基礎國民教育的歷史變遷,加上數量稀少,因此指定為一般古物。
北投國中校長陳澤民今天介紹,學校創校於西元1914年,當時是只有日本學生可以就讀的「台北州北投國民學校」,直到光復初期,百廢待舉,北投地方仕紳為了培養下一代四處籌資、奔走,學校才能在1946年改制為「台北縣立北投初級中學」,迅速恢復辦學。
陳澤民指出,這段歷史銘刻於紀念碑正面,背面則記載了樂捐芳名,讓後人能順藤摸瓜、飲水思源,而他總是會藉此提醒學生要知福、惜福,感恩自己能在前人的努力下接受良好教育,同時力求上進,未來有能力時幫助更多人。
他說,開校紀念碑原本立在行政大樓前,後因高齡校舍改建工程,相對位置變為在操場旁邊,將來除了會繼續維護它原有的樣貌,也會以傳承其背後精神的方向去推動課程發展,融入北投文史教育中。
另一方面,文獻館同時公告31件國立故宮博物院申請的文物為一般古物,包含魏晉時期的龍虎紋鏡、明朝宣德時期的青花團龍鳳紋葵式洗、清朝乾隆時期的青花雲龍紋五孔環耳花插等。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昱婷台北16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