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藍碳新生-海陸資源循環海洋牧場」榮獲第六屆《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生態共好組績優獎

《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2025年邁入第六屆,在USR蔚為風尚下,本屆報名校數和件數雙雙刷新紀錄,共計215件角逐67項大獎,年增25.7%。經過一審書審與二審面審激烈競賽後,共40所學校獲得67項大獎,獲獎率31.2%。評選結果出爐於4月8日頒獎,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以「藍碳新生-海陸資源循環海洋牧場」榮獲「生態共好組」績優獎,展現出科技導入、在地實踐與海洋保育的深厚能量。
該計畫以藍碳與海陸資源循環為核心,導入生物炭技術將災後漂流木轉化為可再利用材料,進一步應用於人工魚礁建置,不僅提升海洋生物多樣性,結合生物炭基人工魚礁設計,落實海洋碳匯潛力開發與海洋復育計畫。研究迄今所開發的炭基混泥土魚礁,每公斤礁體碳排放僅為0.612kg CO2e,相較於傳統的水泥魚礁,減碳效益達23.5%。透過科技導入與產業合作,推動海陸資源的循環與再利用,打造韌性生態系,同時拓展固碳與海洋保護的雙重目標。
東華大學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攜手日常共融教育理念,整合10個系所跨領域師生共同投入,以PBL與SROI導入課程,並透過垂直整合的專題與微學程設計,促進學生從課堂走向實作,從知識走向行動,進一步深化USR教育價值。除了教學創新外,同時積極推動教師鏈結產官學研資源,長期追蹤「生物基人工魚礁」對生態與固碳影響。
「藍碳新生」是我們對環境的承諾,更是一種連結人與海洋、土地與教育的行動實踐。希望透過系統性的設計與跨域協作,把學生帶到真實場域中,讓他們在問題中學習、從行動中成長。相信USR的價值在於創造共好,展現大學的社會責任,也培育具備全球視野與永續素養的青年世代。
東華大學徐輝明校長表示:「感謝洄瀾共好大學社會責任中心白益豪教授、江東隆主任,以及USR團隊的努力與付出。從第一塊沉入海底的魚礁開始,極端災後廢棄物再利用,到生態系統恢復與學生實作教學的連動,『藍碳新生』開啟一條科技與人文並進、海陸共融的藍色永續之路。在海天之間,東華師生正以知識與行動為這片海洋寫下嶄新的未來藍圖。」。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10 09:44:44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