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風車劇團「燈怪」出擊 挑戰機械裝置再進化

紙風車劇團親子音樂劇「燈怪」進入最後組裝階段,這次「燈怪」比起上一檔製作「雨馬」機械裝置再進化,光是燈光迴路就有80多組,將控制長200公尺,約1.2萬顆LED燈的繽紛效果。

紙風車劇團今天在汐止劇團工廠首度曝光高8公尺,寬9.5公尺的「燈怪」國王,比起「雨馬」重量7公噸,「燈怪」也有6.5公噸,甚至電動機械就有8組。

這次「燈怪」底座以卡車為基,無須人力就可以移動,其他包括頭、嘴巴、脖子到眼睛、眼皮都有機械動力裝置可以轉動,努力讓燈怪活起來。

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表示,「燈怪」由4人控制,開車的駕駛與副駕駛之外,頭部上方有一人控制眼球跟頭部的轉動,車尾也有一位控制人員,非常精密。

「燈怪」會噴煙不稀奇,任建誠說,「噴煙得噴得有情境。」原來劇情中燈怪國王吃了太多藍藻身體不舒服,所以噴煙就是放屁排氣,「我們也要讓孩子們一起齊聲倒數,一起迎接噴氣來臨。」這次的「燈怪」翅膀也會有將近60度的持續擺動;「燈怪」前腳舉起放下之後,後腳會有爬行的動作,非常擬真。

機械設計楊金源表示,能和紙風車劇團工作非常開心,「台灣表演劇場舞台動力機械還是很陽春,很值得我們投入。」這次由楊金源團隊出圖,紙風車團隊落實執行,「像眼球要多方向多角度轉動,眼球跟眼皮同時要動;『燈怪』的頭必須可以用吊車吊上去還有這麼多機關可以運作,我們都在跟自己的經驗賽跑。」

任建誠分享,法國南特島上有許多大型動力偶裝置,不但撐起產業,還可以遊行演出,「透過機械動力裝置細緻操控,賦予死物生命,這是紙風車的理想。」任建誠說,最重要的是孩子們能夠看見這些不存在的事物出現在眼前,打開他們的想像力,「我們的努力就值得了。」

客委會與紙風車劇團聯手打造親子音樂劇「燈怪」將於4月26日及27日登場,地點在兩廳院藝文廣場,免費入場。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