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7個月 台東紅藜返回原鄉落土
曾經在「亞洲種子送上太空計畫」經歷7個月太空飛行的紅藜,今天返回原鄉落土,由台東土(土反)文化實驗小學生照顧,紀錄經太空洗禮的紅藜生長情況。
「真羨慕,我們都沒有到過太空,它們(紅藜)先去了」,台東縣土(土反)vusam文化實驗小學的學生和來賓今天上午在校園內種下紅藜幼苗,這些紅藜有太空旅行經驗,讓小朋友很羨慕。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為國際太空站製造了希望號(Kibo)實驗艙,為促進亞太地區研究人員能多加運用Kibo,亞太區域太空組織論壇(APRSAF)建立了「亞洲創益合作計畫」(Kibo-ABC),而「亞洲種子送上太空計畫」即為其中的一項。
台灣選定台灣紅藜、姬蝴蝶蘭、甜椒及向日葵4種作物參與計畫,於民國109年底連同其他7國共14種種子一起運送到國際太空站,貯放在Kibo艙中,停留7個月後返抵地球。部分紅藜種子回到原鄉土(土反)落土。
國家太空中心太空教育部辦公室總監鄭琮生出席活動表示,上太空旅行7個月的種子,包括國立中興大學及國內多所中小學參與後續栽培觀察與研究工作。
牽線讓紅藜回到原鄉落土的「紅藜先生」吳正忠說,既然選擇原住民傳統作物,那原鄉能否有參與的機會,能不能也認識上過太空的紅藜。於是他寫信到太空中心,希望能讓剩下的種子回到部落。
吳正忠說,他拿到種子後,培育長成幼苗,今天帶到學校,帶領大家種下紅藜。讓小朋友知道「原來我們家鄉的東西有上過外太空」,透過傳統作物接軌太空科技,相信對這片土地會有更多不同的想像,同時連結文化記憶與現代科技,使太空教育在原鄉萌芽。
小朋友種下從太空回來的紅藜充滿好奇,有人問「比一般紅藜小、長得比較慢,會不會長出綠綠的顏色?」也有小朋友說,「沒想到家鄉的作物可以上太空,我都沒有上過太空!」
台東縣教育處長蔡美瑤表示,雖然國家火箭發射場址落腳屏東九棚,但台東推動太空教育不落人後,透過此次土(土反)實小與太空中心的合作為起點,在未來進一步將太空科技發展趨勢融入課程,幫助孩子多元展能。
「真羨慕,我們都沒有到過太空,它們(紅藜)先去了」,台東縣土(土反)vusam文化實驗小學的學生和來賓今天上午在校園內種下紅藜幼苗,這些紅藜有太空旅行經驗,讓小朋友很羨慕。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為國際太空站製造了希望號(Kibo)實驗艙,為促進亞太地區研究人員能多加運用Kibo,亞太區域太空組織論壇(APRSAF)建立了「亞洲創益合作計畫」(Kibo-ABC),而「亞洲種子送上太空計畫」即為其中的一項。
台灣選定台灣紅藜、姬蝴蝶蘭、甜椒及向日葵4種作物參與計畫,於民國109年底連同其他7國共14種種子一起運送到國際太空站,貯放在Kibo艙中,停留7個月後返抵地球。部分紅藜種子回到原鄉土(土反)落土。
國家太空中心太空教育部辦公室總監鄭琮生出席活動表示,上太空旅行7個月的種子,包括國立中興大學及國內多所中小學參與後續栽培觀察與研究工作。
牽線讓紅藜回到原鄉落土的「紅藜先生」吳正忠說,既然選擇原住民傳統作物,那原鄉能否有參與的機會,能不能也認識上過太空的紅藜。於是他寫信到太空中心,希望能讓剩下的種子回到部落。
吳正忠說,他拿到種子後,培育長成幼苗,今天帶到學校,帶領大家種下紅藜。讓小朋友知道「原來我們家鄉的東西有上過外太空」,透過傳統作物接軌太空科技,相信對這片土地會有更多不同的想像,同時連結文化記憶與現代科技,使太空教育在原鄉萌芽。
小朋友種下從太空回來的紅藜充滿好奇,有人問「比一般紅藜小、長得比較慢,會不會長出綠綠的顏色?」也有小朋友說,「沒想到家鄉的作物可以上太空,我都沒有上過太空!」
台東縣教育處長蔡美瑤表示,雖然國家火箭發射場址落腳屏東九棚,但台東推動太空教育不落人後,透過此次土(土反)實小與太空中心的合作為起點,在未來進一步將太空科技發展趨勢融入課程,幫助孩子多元展能。
- 記者: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2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