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協辦2025亞洲生技大會: 探討健康投資與國際合作趨勢 發布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與全球生技協會(BIO)共同主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協辦之「2025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於7月23日至27日舉行,今年大會主題為「Next Wave of Biotech Opportunities 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主題聚焦CDMO、醫藥醫材、細胞治療三大議題。
資誠生醫產業協同主持會計師黃珮娟表示,PwC Taiwan長期深耕生醫產業,具備專業的會計師、律師、顧問團隊,協助企業擬定募資策略、設計財務架構,並媒合創投資源,協助企業邁入資本市場,促進整體產業鏈永續發展。透過亞洲生技大會的平台,未來將推動更多創新生醫科技,促進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永續發展。資誠近年陸續發布各項報告,持續研究生醫產業議題,今年於亞洲生技大會發布《2025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以「鏈結全球,併啟新猷」為主題,深入剖析全球與台灣生技產業在轉型關鍵期的策略布局與併購趨勢。
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趨勢新技術帶來新商模在2025亞洲生技大會「Plenary Session - Global Biotech Development」主題論壇,PwC澳洲管理顧問公司Strategy&產業權威,健康醫療與生技產業負責人Nick Meadows,發表「From science fiction to reality: Capitalising on the genomic revolution」專題演講,分享全球生醫產業未來走向。
Nick指出,根據PwC《價值動能》(Value in Motion)報告,未來十年,各產業將重新配置,形成新的9個「領域」(Domains),隨著科技進步與人口結構改變,傳統產業正逐步重組,未來的市場將圍繞「功能性需求」而非傳統產業類別。例如,「醫療照護(Healthcare)」領域將融合健康、零售、科技服務等多元產業,形成新的價值鏈。因人口老化與慢性病增加、消費者對預防醫療與便利性的需求提升、穿戴裝置與AI診斷技術的普及等驅動因素,「照護」為最具成長潛力的領域之一。Nick表示,個人化、預防性、以及在地化照護等照護模式的興起,使新的商業模式也隨之而來。
Nick表示,將基因檢測導入醫療照護是個人化醫療和增進療效的重點。隨著人類基因體計畫於2003年完成,DNA定序的成本在過去15年中已從逾百萬美元降至每個基因組僅需600美元。基因檢測的市場是目前健康醫療產業中成長最快的領域之一,預計2030 年達330億美元,年均成長率達16.85%。隨著基因定序走向國家醫療項目,邁向常規臨床檢測,基因檢測價值鏈上的服務需求將迅速增長。篩檢預防、診斷、與治療是基因檢測目前的三大應用。
Nick分享,全球各地正積極推動基因體研究與臨床整合。英國透過Biobank、Genomics England 和Our Future Health等計畫,累積超過50萬筆全基因體資料,並建立多基因體學與臨床資料的整合平台,促進疾病預測與治療創新。澳洲的「急診基因體計畫」為重症嬰兒提供快速基因定序,診斷率達54%,並將診斷時間縮短至3天內,成功導入常規醫療服務。Nick觀察各先進醫療國家,能夠走上創新並引領基因檢測的健康醫療體系,通常都擁有明確的指引,界定如何將研究轉化為臨床應用與實務。然而,儘管市場潛力巨大,基因檢測技術的落地仍面臨多項挑戰,包括資料標準化不足、儲存與安全性問題、缺乏合適的健保給付模式,以及專業人才短缺、法規與倫理議題。Nick表示,可透過以下四大策略協助企業產品市場准入,制定永續的競爭策略:快速跟進的「價值優化者」、整合服務的「產品組合管理者」、與學術合作的「策略夥伴」、以及技術創新的「檢測領導者」。
Nick總結,數據互通性、數位健康工具、價值導向的給付模式與跨領域的合作將是基因檢測的成功關鍵,且能夠延伸到未來精準醫療的成功。若能夠整合基因體、蛋白質體、代謝體等資料,結合 AI 與生物資訊分析,未來可望實現一次檢測多疾病與高準確度預測疾病,推動個人化醫療邁向新境界。
精進新藥預算分配滿足患者福祉有助增進健康台灣投資在「從數據驅動臨床價值,加速癌症治療實踐健康台灣願景」焦點論壇,資誠生醫產業協同主持會計師林冠宏進行「健康台灣癌症政策治療願景與現況分析」專題演講,簡介台灣健康政策與健保政府之挹注、分析台灣癌症新藥給付之挑戰。
林冠宏指出,醫療支出是對國民健康的投資,各界努力之下經常性醫療支出GDP佔比已達7.3%(2023),相較OECD平均8.8%尚有提升空間,須確保健康投資的長期永續性。癌症精準檢測將產生更多新興藥物給付需求,新藥預算編列與給付範圍宜隨日新月異的精準醫療滾動式成長。可參考英國癌症新藥基金(CDF)模式,CDF提供具治療潛力但有療效不確定的藥品給付財源,降低民眾經濟負擔。
林冠宏建議,少見與難治型癌別的新科技研發較少且進展相對緩慢,此類突破治療應有健康政策支持,優先投入醫療資源,正視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實現醫藥平權。
國際生技醫療合作解析偉大美麗法案有利在美設廠在「臺美中小企業生技產業醫療合作論壇暨商機洽談會」,資誠美國業務負責人蘇宥人分享台灣生技產業對於美國「偉大美麗法案」之策略因應與稅務議題。蘇宥人表示,「偉大美麗法案」涉及重大稅法改革,增加邊境安全及國防支出,同時削減部分醫療補助和其他大型聯邦計畫的支出。企業稅部分的重點在於,恢復固定資產及美國境內研發支出100%費用化、放寬利息費用扣除限制,以及將「晶片法」投資抵減率提高至35%,同時調整受控外國企業和國內最低稅負制的稅率。目前經由美國和G7國家間的共識,刪除「不公平稅負」報復措施,讓美國企業在一定程度豁免「全球最低稅負制」。
蘇宥人建議,「偉大美麗法案」提供多項稅務優惠,對於擬定赴美設廠、研發或擴大既有美國製造基地的台灣生技企業有利,可盡早諮詢專業稅務顧問,評估自身是否符合申報門檻、揭露義務與潛在稅負影響,及早部署資料整合、稅額試算與合規規劃。
資誠參與國際新創實戰論壇人工智慧仍是新創創業關鍵字在紳太加速器主辦的「2025 AI to Action: Bridging Healthcare Innovation Across Borders」焦點論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蔡怡歆分享新創企業赴美時主要的挑戰與近期美國關稅因應。蔡怡歆表示,國內新創於海外布局規劃美國與日本佔比約25%,近幾年的創業熱潮「人工智慧與大數據」仍是投資與創業的重點領域。新創規劃中,約有22.3%與15.7%分別以IPO與被併購為目標,其中國外IPO規劃(5.5%)之新創選擇以美國為主,美國仍然是台廠赴海外主要規劃的資本市場之一。
蔡怡歆指出,新創企業在拓展全球市場時通常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文化與市場的差異,提升產品符合市場需求對於拓展國際業務至關重要。其次是國際法規和政策的要求。生醫產業短期受到關稅的影響較小於其他產業,然而面對關稅新常態,蔡怡歆建議赴美台商即時審視美國進口依賴度及供應商合約價格條款,盡早規劃短中長期行動藍圖,透過熟悉在地法規及跨境交易的專家,調整供應鏈配置與價格制定策略,也可大幅減低市場准入的難度。
《2025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鏈結全球併啟新猷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於2025亞洲生技大會發布《2025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以「鏈結全球,併啟新猷」為主題,深入剖析全球與台灣生技產業在轉型關鍵期的策略佈局與併購趨勢。白皮書提出台灣生醫產業五大併購焦點,期望協助企業靈活運用多元資本與國際資源,加速全球化布局與價值整合,攜手推動產業邁向下一個成長高峰,為全球生醫產業注入新動能。
全球併購動能趨緩,企業轉向中型交易與策略合作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翁麗俐指出,2024年全球生醫產業併購活動明顯降溫,交易件數與金額雙雙下滑,大型交易顯著減少。2025年在高利率、藥價改革與供應鏈重組等多重壓力下,市場氛圍趨於保守,然而企業為因應專利到期與研發缺口,仍積極透過中型規模之併購與策略聯盟補強產品線及維持成長動能。
儘管2025年全球政經環境仍充滿挑戰,特別是美國潛在關稅政策與監管變動對交易估值與架構產生壓力,但具備數位能力、平台化營運與國際化潛力的企業,仍為市場關注焦點。私募基金與策略投資人轉向採用更具彈性的投資架構,如附帶條件收購與分期支付等方式以降低併購投資之風險。
跨業投資熱潮推升台灣生醫產業成為多角化首選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劉博文表示,根據《2025台灣併購白皮書》調查,逾六成受訪企業有意進行跨業投資,其中生技醫療產業為最受青睞的多角化布局領域之一,顯示其高度成長潛力與策略價值。
台灣生醫產業在全球轉型浪潮中展現出高度韌性與前瞻性,持續吸引資金與資源挹注。隨著政府政策支持、國際市場需求升溫及本土企業積極佈局,製藥、醫材與數位健康等高成長領域展現出強勁投資吸引力。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徐聖忠日前於「2025數位健康產業發展關鍵趨勢論壇」中指出,在少子化與醫療資源有限的挑戰下,台灣產業具備整合能力,可望透過數位工具開創多元應用場域,推動生醫產業邁向突破性發展。
五大台灣生醫產業併購焦點1.國內生醫業者啟動一連串海外投資併購,積極拓展美國與東南亞等高潛力市場,透過收購藥證、製造基地與通路資源,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製藥集團,為區域化製造趨勢提前部署2.專業分工風潮延續,國內業者廣泛布局生醫委託開發與製造(CDMO)領域3.高端醫材成為私募基金新興投資焦點,推動台灣生醫產業在全球併購版圖中成為關鍵的角色4.上下游整合,透過併購來填補尚未開發的通路領域,同時整合製造供應鏈孕育小金雞5.全球走向大健康時代,各行業積極跨入生醫產業以多元化集團業務組合,科技大廠也持續擴展醫療通路與精準醫療布局,展現跨業整合實力
台灣生醫產業併購焦點與未來展望-鏈結全球,併啟新猷展望未來,台灣生醫業者將加速全球布局,聚焦美、日、歐與東南亞市場,打造涵蓋藥品、醫材與數位健康的多元供應鏈。透過「在台研發、赴美生產」的策略,結合CDMO專長與併購工具,分散風險並強化競爭力。
翁麗俐強調,面對政經動盪與政策不確定性,台灣生醫產業正處於機會與挑戰並存的關鍵時刻,川普政府一連串的改革措施可能促進創新與競爭,台灣業者應掌握法規趨勢,靈活運用策略投資與併購方式,加速全球化布局與創新升級,以在未來的世界新局中搶得先機。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23 15:28:33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