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重症名醫厭惡母親節 讓人淚崩內情曝光

[周刊王CTWANT] 每年5月初,重頭戲點就是讓不少人歡欣迎接的母親節,但對於加護病房醫師陳志金來說,這個月份卻始終籠罩著難以抹去的哀愁與內疚。陳志金醫師回憶起17歲那年失去母親的經歷,坦言至今已超過三十年,這段失落仍舊如影隨形,甚至影響了他後來從醫的使命。
陳志金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當時他的母親因心臟衰竭症狀嚴重,雙腳浮腫、咳嗽不止、無法平躺入眠,走幾步路就喘不過氣。在病情日益惡化的情況下,他陪母親搭乘一小時的公車前往醫院,抵達後便直接被送入加護病房。當時她正準備接受等待已久的瓣膜置換手術,這項手術她整整等了兩年。
回顧那段歷程,陳志金形容母親的遭遇與當前香港公立醫院的情況如出一轍,窮人即便身處大英國協國家,仍需為必要的醫療苦等多年。
當時的主治醫師曾直言,如果不手術,恐怕她將無法見證兒子的婚禮。母親幾經掙扎後決定接受手術,但最終卻不幸在手術前一天過世,未能等到親眼見證兒子成家、孫子出生的那一天。
那天正值陳志金考試,他原以為隔天考完再去探視便可,豈料這一延誤竟成終身遺憾。就在他完成最後一科考試時,校長室的廣播通知改變了他的生命軌跡。
更讓人唏噓的是,當親屬在煩惱該拿哪張照片沖洗成遺照時,意外發現衣櫃裡早已放著母親自己準備好、已經裱框的遺照。這張照片攝於兩年前的一次旅行後,母親的雙眼明顯泛紅,彷彿早已預感命運將至。
陳志金醫師表示,當年的自己其實對母親這趟旅行非常不諒解。他認為母親身體虛弱、家境拮据,卻堅持從吉隆坡前往檳城旅遊。然而事後回想,這原來是母親為自己準備的「畢業旅行」,一場孤身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的告別之旅。母親回來後拍下了那張照片,也安排好一切,因為她知道孩子們還太年輕,不懂怎麼處理後事。
面對這樣的遺憾與自責,陳志金直言,至今仍難以原諒當年自己那份年少無知與不體貼。正因如此,陳志金醫師在行醫的路上總會努力安撫病人家屬的情緒,尤其在無法挽救的病情面前,他認為「當病人無法救治時,要記得救家屬」,將關懷視為最重要的處方。
陳志金醫師也藉由母親的故事呼籲,社會大眾不要以各種理由逃避與母親相處的時光,否則一旦錯過,將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