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基金會攜手數發部運用數據分析 打造精準公益新模式

蒲公英基金會攜手數發部運用數據分析 打造精準公益新模式
>蒲公英團隊分享「數據賦能 公益創新」年度成果

【地方中心 報導】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在數位發展部「數據賦能 公益創新」專案的支持下,透過數據分析成功讓新媒體社群平台總瀏覽率提升50%。在26日的年度成果分享暨交流論壇中,蒲公英受邀分享如何以數據驅動決策突破公益瓶頸,提升社群參與,並讓公益行動更加精準有效。


數據成為公益行動的「眼睛」

數據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公益組織決策的核心。蒲公英執行長李愛蓮表示,這次的成果得益於數位發展部為期9個月的陪跑式輔導。從第一天起,三位專業指導老師深入了解基金會現況,提供扎實課程與量身訂製建議,幫助團隊精準找出問題並優化策略。

過去,公益組織多依賴熱情與經驗進行決策,如今數據成為我們的「眼睛」,讓我們不僅靠熱情,更以數據支持,深入了解捐款人、受助者與社會需求。這一切都歸功於數發部所提供的專業培訓與顧問團隊,包括謝昆霖、鄭振中及高昶易教練,他們協助蒲公英完成數據轉型,推動公益從直覺走向「智慧決策」。

蒲公英基金會攜手數發部運用數據分析 打造精準公益新模式

>(由左至右)蒲公英李愛蓮執行長與數位專家鄭振中、數發部部長黃彥男、數位專家林杏子副教授合照


數據轉型:從直覺到智慧決策

長期專注於生命教育、品格教育與環境永續的蒲公英,曾面臨與多數公益團體相似的挑戰:捐款人輪廓模糊、官網操作不便、社群互動低迷,導致捐款減少。儘管早已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但因人力與經費限制,數據運用始終受阻。

在數位發展部的輔導下,基金會開始將「數據驅動決策」納入公益策略核心,透過數位技術提升效率,為公益行動注入新活力。


用數據精準觸及目標受眾

透過數據分析,蒲公英發現核心捐款族群以女性為主,基於此洞察,基金會優化了FB貼文策略,包括調整排版、內容方向與發文時間。此舉讓新媒體社群平台觸及率成長近12倍,總瀏覽率提升50%,粉絲專頁互動率也顯著增加。

數據的應用讓公益行動更具效率,不僅提升捐款與互動,更幫助組織精準掌握捐款人與受助者的需求,真正實現以數據為基礎的智慧決策。


未來展望:深化數據應用,擴大公益影響

數據公益並非終點,而是一個全新起點。未來,蒲公英計畫擴大數據應用範圍,進一步整合 AI 與自動化工具,建立長期數據追蹤機制,最大化捐款效益,確保每一份愛心都能真正改變受助者的生活。

這場數據驅動的公益變革才剛剛起步。數位發展部也承諾,未來將持續提供支持,幫助公益組織善用數據力量,精準抵達每一位需要幫助的人,讓公益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