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蝌蚪蛻變蛙人 考驗體力更考驗人性
「透過紀錄片的忠實呈現,讓海軍陸戰隊宣誓『永遠忠誠』的堅毅,以及保衛國土的努力被人看到,同時打破國軍米蟲、浪費資源的刻板印象,替他們找回尊嚴!」-姚執善導演
「蜻蜓點水的節目內容是在浪費觀眾時間,即使是娛樂,也要傳達一兩個永遠記得的訊息,進而影響大眾關懷地球上的所有東西。」-李美儀監製
「它到底有多恐怖?有多嚴苛?」「媒體報導的是真的嗎?」事實上,聲名大噪的兩棲特訓,挑戰要比想像中嚴峻太多了!
國家地理頻道今夏推出的台灣自製軍事系列紀錄片《台灣菁英戰士:陸戰蛙人》,深入國軍神祕區、全程同步紀錄、如實呈現菁英特種部隊的訓練過程;製作團隊除了自費三百萬元購置台灣第一部高速攝影機,來拍攝子彈飛出的瞬間畫面,運鏡也包含許多空拍場景、水中攝影以及實戰視角,「就算遇到颱風侵襲、就算需著防彈衣貼身拍攝實彈演習」,也堅持不放過任何一個片段,場面磅礡震撼,深具臨場感。
精緻的畫面品質及拍攝人物的互相衝撞,更讓此片帶有不少戲劇張力,尤其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不只呈現國軍堅實的那一面,人性、軟弱與袍澤之情亦深深刻劃,「在自我堅持之下,化不可能為可能!」蝌蚪變蛙人、蛙人變菁英的正面能量,格外感動人心。
國軍陸戰蛙人剽悍 與美海豹部隊畫上等號
二○一一年,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破門而入,朝著蓋達組織首腦賓拉登腦門開槍,不但除去美國心頭大患,也讓這個神祕部隊一戰成名!在外界好奇與實際探訪之下,此番特種三棲部隊的菁英養成訓練也一一曝光,五天半的疲勞訓練裡總共睡不到四小時,卻要每天花二十小時練體能,奔馳超過三百二十一公里;除了陸上訓練的基本體能要求,水中訓練更是精彩,冒著大浪操作小艇,雙手反綁沉入水中,還要在水中穿上厚重的潛水裝備,甚至潛到水池底部親吻地面,讓人看得瞠目結舌。
如今鏡頭拉回台灣,儘管我國沒有三棲作戰部隊,不過海軍陸戰隊之兩棲偵搜大隊嚴實、緊繃的受訓過程,亦被比喻為台版的海豹部隊。其中,兩棲偵搜專長班的參訓者不論官階高低都得拔階,整整十週的地獄訓練先後接受長跑、長泳、頂艇行軍、夜間操舟、沙灘競技、水上競技、水中爆破,以及偽裝滲透等各項專業訓練課目,一等士官長羅金忠說道,通常意志不堅、體能不佳或者身體狀況出現異常者,在此階段就會遭到退訓,無法參加最後的綜合考驗週,即外界俗稱的「克難週」。
克難週指的是參訓者必須在六天五夜的時間內,把所有課目操練完畢,姚執善印象深刻地說:「六天裡的時間表是每五小時僅休息一小時,吃喝拉撒睡都必須在這一小時內解決,」對精神、體力、耐力和服從性,都是極大的考驗,「許多參訓者到後來往往處於神志不清的狀態」。
尤其,最後一關血淚交織的「天堂路」更是意志力支撐的關鍵時刻,由尖利的咕咾石鋪成、長達五十公尺的道路,考驗參訓者的滾、爬、翻、匍匐前進等技巧及蛙操動作,對於怕痛、退縮、動作不確實或服從性不佳者,都必須回到原點重新接受考驗,直到通過重重關卡,領到榮譽臂章,才能正式成為兩棲蛙人。羅金忠表示,兩棲偵搜專長班一共有七十餘人參訓,最後僅剩二十餘人順利結訓,在在顯示要通過陸戰蛙人訓練並非易事,「通過者無疑是英雄中的英雄、菁英中的菁英」!
打仗不是單靠自己 首重培訓服從與團隊觀念
「培訓觀念,要比培訓體能來得重要,也最困難。」先後訓練過三十期兩棲集訓隊的羅金忠說,因為兩棲偵搜隊員執行的任務皆非常特別,「尤其,打仗時不是單靠自己一人就可以,別人要照顧你,你也要照顧別人,少了任何一個隊員都不行!」因此除了憑藉專精的軍事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服從度與團隊作戰觀念!
初期讓一群來自不同家庭、生長背景的參訓者集中訓練,所有的想法、觀念、動作等都需要共同達到所需要的標準,往往得大費周章。羅金忠舉例,在第一階段中,每艇大約十人成員的小艇班,成員們還沒有建立絕對服從的觀念,艇長也還不具備溝通協調的能力,所以,對於接受必須要達成的任務,一定會產生意見分歧,甚至會大打出手,此時就得藉由訓練課程的設計,來淬鍊參訓者的意志力,建立起團隊意識與向心力。
羅金忠分享,他的訓練方針包括下達重複的指令,以使服從度達到最高,「一個動作反覆做,參訓者在體力大量消耗下,就會無暇顧及其他,比較聽話了。」訓練當下,雖然助教每每「毒舌」反諷激勵,但那都是提升服從度的關鍵,「將參訓者逼到極限,他們若是不能接受,那就代表還是將自我尊嚴擺在團隊的前面,就算體能再好,也不合格」!
或者,採用連坐法的方式,因為,兩棲特訓最大的精神在於團隊合力完成任務,如果有人落後、出錯,全艇隊員將會全體受罰,「不能拖累了大家」的想法如此深植心中。而長官與助教們也會定期開會,議針對不同個案討論輔導方針,更會找機會個別加強心理建設,讓參訓者在嚴格的訓練期間,勉勵他們多撐過一關,最終為兩棲偵搜大隊增加戰力。
綜觀當今社會少子化的現象,仍然看到不少年輕人願意報名接受嚴格的訓練,而且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對此羅金忠感性的說道:「覺得很感動!」他更期盼,不論是否會選擇服役為未來的職涯,哪怕只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他都呼籲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兩棲集訓隊,挑戰自我。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月刊2013年7月號】
「蜻蜓點水的節目內容是在浪費觀眾時間,即使是娛樂,也要傳達一兩個永遠記得的訊息,進而影響大眾關懷地球上的所有東西。」-李美儀監製
「它到底有多恐怖?有多嚴苛?」「媒體報導的是真的嗎?」事實上,聲名大噪的兩棲特訓,挑戰要比想像中嚴峻太多了!
國家地理頻道今夏推出的台灣自製軍事系列紀錄片《台灣菁英戰士:陸戰蛙人》,深入國軍神祕區、全程同步紀錄、如實呈現菁英特種部隊的訓練過程;製作團隊除了自費三百萬元購置台灣第一部高速攝影機,來拍攝子彈飛出的瞬間畫面,運鏡也包含許多空拍場景、水中攝影以及實戰視角,「就算遇到颱風侵襲、就算需著防彈衣貼身拍攝實彈演習」,也堅持不放過任何一個片段,場面磅礡震撼,深具臨場感。
精緻的畫面品質及拍攝人物的互相衝撞,更讓此片帶有不少戲劇張力,尤其是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不只呈現國軍堅實的那一面,人性、軟弱與袍澤之情亦深深刻劃,「在自我堅持之下,化不可能為可能!」蝌蚪變蛙人、蛙人變菁英的正面能量,格外感動人心。
國軍陸戰蛙人剽悍 與美海豹部隊畫上等號
二○一一年,美國海軍海豹部隊破門而入,朝著蓋達組織首腦賓拉登腦門開槍,不但除去美國心頭大患,也讓這個神祕部隊一戰成名!在外界好奇與實際探訪之下,此番特種三棲部隊的菁英養成訓練也一一曝光,五天半的疲勞訓練裡總共睡不到四小時,卻要每天花二十小時練體能,奔馳超過三百二十一公里;除了陸上訓練的基本體能要求,水中訓練更是精彩,冒著大浪操作小艇,雙手反綁沉入水中,還要在水中穿上厚重的潛水裝備,甚至潛到水池底部親吻地面,讓人看得瞠目結舌。
此片不只呈現國軍堅實的那一面,人性、軟弱與袍澤之情亦深深刻劃,真情流露令人動容。(圖/國家地理頻道提供)
如今鏡頭拉回台灣,儘管我國沒有三棲作戰部隊,不過海軍陸戰隊之兩棲偵搜大隊嚴實、緊繃的受訓過程,亦被比喻為台版的海豹部隊。其中,兩棲偵搜專長班的參訓者不論官階高低都得拔階,整整十週的地獄訓練先後接受長跑、長泳、頂艇行軍、夜間操舟、沙灘競技、水上競技、水中爆破,以及偽裝滲透等各項專業訓練課目,一等士官長羅金忠說道,通常意志不堅、體能不佳或者身體狀況出現異常者,在此階段就會遭到退訓,無法參加最後的綜合考驗週,即外界俗稱的「克難週」。
克難週指的是參訓者必須在六天五夜的時間內,把所有課目操練完畢,姚執善印象深刻地說:「六天裡的時間表是每五小時僅休息一小時,吃喝拉撒睡都必須在這一小時內解決,」對精神、體力、耐力和服從性,都是極大的考驗,「許多參訓者到後來往往處於神志不清的狀態」。
尤其,最後一關血淚交織的「天堂路」更是意志力支撐的關鍵時刻,由尖利的咕咾石鋪成、長達五十公尺的道路,考驗參訓者的滾、爬、翻、匍匐前進等技巧及蛙操動作,對於怕痛、退縮、動作不確實或服從性不佳者,都必須回到原點重新接受考驗,直到通過重重關卡,領到榮譽臂章,才能正式成為兩棲蛙人。羅金忠表示,兩棲偵搜專長班一共有七十餘人參訓,最後僅剩二十餘人順利結訓,在在顯示要通過陸戰蛙人訓練並非易事,「通過者無疑是英雄中的英雄、菁英中的菁英」!
打仗不是單靠自己 首重培訓服從與團隊觀念
「培訓觀念,要比培訓體能來得重要,也最困難。」先後訓練過三十期兩棲集訓隊的羅金忠說,因為兩棲偵搜隊員執行的任務皆非常特別,「尤其,打仗時不是單靠自己一人就可以,別人要照顧你,你也要照顧別人,少了任何一個隊員都不行!」因此除了憑藉專精的軍事技能之外,最重要的是服從度與團隊作戰觀念!
初期讓一群來自不同家庭、生長背景的參訓者集中訓練,所有的想法、觀念、動作等都需要共同達到所需要的標準,往往得大費周章。羅金忠舉例,在第一階段中,每艇大約十人成員的小艇班,成員們還沒有建立絕對服從的觀念,艇長也還不具備溝通協調的能力,所以,對於接受必須要達成的任務,一定會產生意見分歧,甚至會大打出手,此時就得藉由訓練課程的設計,來淬鍊參訓者的意志力,建立起團隊意識與向心力。
羅金忠分享,他的訓練方針包括下達重複的指令,以使服從度達到最高,「一個動作反覆做,參訓者在體力大量消耗下,就會無暇顧及其他,比較聽話了。」訓練當下,雖然助教每每「毒舌」反諷激勵,但那都是提升服從度的關鍵,「將參訓者逼到極限,他們若是不能接受,那就代表還是將自我尊嚴擺在團隊的前面,就算體能再好,也不合格」!
或者,採用連坐法的方式,因為,兩棲特訓最大的精神在於團隊合力完成任務,如果有人落後、出錯,全艇隊員將會全體受罰,「不能拖累了大家」的想法如此深植心中。而長官與助教們也會定期開會,議針對不同個案討論輔導方針,更會找機會個別加強心理建設,讓參訓者在嚴格的訓練期間,勉勵他們多撐過一關,最終為兩棲偵搜大隊增加戰力。
綜觀當今社會少子化的現象,仍然看到不少年輕人願意報名接受嚴格的訓練,而且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對此羅金忠感性的說道:「覺得很感動!」他更期盼,不論是否會選擇服役為未來的職涯,哪怕只是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他都呼籲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兩棲集訓隊,挑戰自我。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月刊2013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