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發財夢 古錢幣投資

提起投資,人們都會想到股票、基金,而對投資行業理解更深的人,可能會想到黃金投資。在許多投資工具當中,有一項看起來不起眼,往往不需要花大成本,卻可以讓人致富,那就是紙、錢幣的投資。因為錢幣成本低,對一般市井小民算是平易近人的一項投資,只是懂得或知道箇中門道的人不多,喪失發財的大好機會,不知這是一項足以讓小市民完成「發財夢」的好投資。

錢幣的投資 竟然可以致富

看看台灣的牯嶺街、南海路以及大陸的上海盧工、北京馬甸、廣州應元路那些忙忙碌碌的錢幣商,在過往只是些整天折騰錢幣的小商小販,今日可不一樣了,個個可說都是大老闆,一單買賣數百萬元台幣,根本是希鬆平常的事,資產上億者都算是「小戶」了。

嬰戲圖5盎司金幣(上)孔雀開屏圖5盎司金幣(下)(郭承啟/提供)

紙錢幣的投資,在資本主義成熟發達的國家,早成為一般市井小民理財的一部分,但在華人地區,則是在這十年間的事。主要是大陸經濟快速成長,「大陸錢淹腳目」,民間游資四竄,一部分湧進錢幣市場,人們才開始關注到紙錢幣的投資,而且發現竟然可以致富。

以一般人比較熟悉的袁世凱幣(俗稱的袁大頭)說起。一九九○年七月八日國防部拍賣二萬枚袁大頭等銀元,這批銀元每五十枚一捆,幾乎是全新狀態,當時市面上約六百元台幣,可是到了二○○八年開始價格飛漲,到二○一○年,一枚普通品相(即在市面上流通使用過,業界稱之為通貨)的袁大頭,要價已高達八百元人民幣(約四千元台幣)。

如果是國防部標出來的品相,最起碼要從一萬元人民幣起跳,也就是將近百倍的價錢,令人咋舌。一枚PCGS評級MS66分的民國十年袁世凱像壹圓銀幣竟以一二.三二萬元人民幣(約六十萬元台幣)拍出。

六年間中國錢幣狂漲

通貨幣的價格走揚,推動了近代機制幣行情的上漲,就筆者投資經歷來說,從二○○六年起,直到二○一一年底的最高峰,六年之間絕大部分與中國有關的紙、錢幣可用「狂漲」二字來形容,數倍到數十倍、甚至是百倍的漲幅,比比皆是。

不僅錢幣需要評級夾盒以提高身價,現在連紙幣也慢慢有同樣的需求。(郭承啟/提供)

筆者曾在二○○六年以九十萬元台幣購得兩枚一九九三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孔雀開屏圖五盎司金幣」與「嬰戲圖五盎司金幣」,編號皆為「○○一」號,二○○八年以三百萬元賣出,獲利二一○萬元,約二.三倍,結果沒想到一年後,這兩枚錢幣在香港以一千萬元人民幣(約五千萬元台幣)落槌價拍出,漲幅高達約五十五倍,令筆者為之扼腕,但也見識到紙錢幣可以在短短的幾年的時間內出現驚人的漲幅。

整體而言,清朝銀幣六年來的漲幅平均在三○~五○倍以上,同樣以手上的收藏投資品來說:清光緒吉林省癸卯庫平七兩二錢,市價三.五萬元台幣,二○○六年標購於台灣雅虎拍賣網站,目前市價約在一百萬元,漲幅近三十倍。二○○六年以十三萬元台幣買下「清光緒三十年的湖北大字一兩」,二○一一年以人民幣一二○萬元(約六百萬元台幣)拍出,漲幅約四十一倍,獲利五八七萬元台幣。而國民政府時代所發行的人像幣,漲幅雖不像大清幣那樣驚人,漲幅也有二十倍左右。

筆者在二○○七年底,以八萬元台幣購得俗稱「飛龍」的袁世凱「洪憲元年」紀念幣,美國鑑定公司PCGS夾盒評級66+分,目前市價約十萬元美金(約三百萬元台幣)。另「中華民國執政紀念幣段祺瑞」,PCGS評級64分,以市價三.五萬元台幣購買於台北市重慶南路錢幣商,目前市價約為六十萬元台幣。

上述這些投資金額,於一般的上班族都不算太大,若是有耐心的話,抓住好的買賣時間點與品種,從幾萬塊台幣的資產,快速地變成數百萬元、甚至是上千萬元,並非難事。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月刊2013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