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3億人缺糧,國際合作確保孩子溫飽

因疫情後需求復甦、氣候變遷及成本提升,自2020年中以來逐步上揚的糧食價格,因烏克蘭戰爭更加陡升。聯合國擔心,全球陷入嚴重糧食匱乏的人數會增加4700萬,將總數推升至3.23億人。

俄烏戰爭大幅縮減了烏克蘭得以出口的糧食數量,國際制裁也進一步擾動供應鏈、提升能源價格。不僅是農業機具運作、食品加工與包裝需要能源,生產化學肥料也需要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在生產氮肥中扮演要角。

肥料的高價及短缺,可能使得農民減少使用肥料,進而影響下次收成量,造成更長期的負面效應。對貧窮的糧食進口國來說,投入成本提高,也使得他們更難以透過提振國內糧食產值來因應這波危機。

畢竟,糧食並不是可以在價格走高時犧牲的消費品項。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上半年的糧食展望(Food Outlook)報告估計,2022年全球進口糧食的金額將達到破紀錄的1.8兆美元(約新台幣54兆元)。許多倚賴進口糧食餵飽人民的國家,得付出更高的價格,卻只能購買到更少的食物。

非洲與中東是最受飢餓危機威脅的地方。例如全非人口最多的國家奈及利亞,每年消費的小麥僅有1%是本國生產,非常仰賴進口糧食。近來受乾旱所苦的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與肯亞,也正需要進口更多糧食。

食物價格上揚,有限經費能買進的糧食分量不斷縮減。世界糧食計畫署(WEP)稍早被迫削減葉門的食物配給,暫止南蘇丹部分食物援助。WEP執行主任比斯利(David Beasley)沉痛表示,「我們有數十億美元的短缺,必須決定哪些孩子有得吃、哪些孩子沒得吃,哪些孩子會死、哪些孩子能活,這是不對的。」

聯合國全球危機應變小組表示,目前糧食市場上最受影響的是小麥與植物油作物。若情況未有改善,下一個面臨供應危機的可能是稻米。世界銀行建議,國際須團結起來確保糧食貿易暢通,並扶助農民及脆弱家戶。長遠地說,也有必要推動糧食供應體系轉型,以更永續的形式支持全球人民的健康。

圖/全球糧食短缺,已造成人類危機。達志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7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7月號:https://bit.ly/3R96j38】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