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聖杯」在台灣?從躲棉被痛哭到跑贏全球?輝能CEO第一手告白

電動車浪潮驅動下,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的固態電池,儼然是各大電動車廠競逐的「聖杯」。

而今,聖杯可望在台灣問世!地點,就在距離台北不到一小時車程的桃園觀音工業區。

最快,今年底,這裡將迎來全球第一條全自動,產能達3GWh的固態電池生產線。

催生者,就是今年初,甫獲賓士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集團看中,不但簽約共同開發,更進一步投資入股,取得一席董事的輝能科技。

事實上,戴姆勒上門前,2021年輝能就已擄獲軟銀中國與丹豐、春華資本,獲3.26億美元投資。

輝能究竟有何能耐?竟讓全球汽車龍頭與創投大咖們,捧著現金主動上門「求親」,搶著要當戰略合作伙伴?

要想進入傳說中,掌握固態電池關鍵技術的輝能,得先突破重重安檢;待所有可能洩密的「鏡頭」全貼上封條後,穿過廠房長廊,傳說中的「聖杯」現身。

會議桌上,僅0.38公釐,薄如紙片可彎曲的軟板鋰陶瓷電池,毫不費勁地點亮電燈泡;體積小、依然有高能量密度;但,如何克服傳統電池易爆的安全性疑慮?

圖/輝能執行長楊思枏手上薄如紙片可彎曲的軟板鋰陶瓷電池。張智傑攝

拿起剪刀,輝能執行長楊思枏先是使勁敲打電池,突然「刷~」一下,無預警剪開電池,「即使用力撞擊、刺穿,也不會冒出一點火花;裡面也沒有液體,」楊思枏強調。輝能突破固態電池兩大技術挑戰,以固態電解質取代液態電解液,克服鋰電池不穩定與特性,僅是入門基本。

要讓龍頭車廠與資本大咖主動求親,最重要的關鍵是,這顆電池不只是實驗室裡的研發原形,而是能克服量產與良率挑戰,「我們電芯的良率已到99%,」楊思枏透露,輝能跑贏全球的最重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