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趨勢最前線 發現大學「未來性」

評鑑大學是看熱鬧,還是看門道?家長、學生、產官學界都有心目中的第一名。因此,備受信賴的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每年不斷調整指標內容與評分權重,透過最新趨勢找到優質大學!

每所大學的屬性、特色、地域、環境都不同,該用哪些標準來觀察一所大學的辦學優劣?

若以大學能否對學生起「作育英才」之效,或可從評量老師的三大指標:「教學」「研究(產學)」「服務」來看。亦即,教學能否讓學生更專業?研究能否為社會帶來創新?藉由服務學習,能否讓學生擁有人際合作軟實力?

然而一個完整的大學生養成,除了希望他能成為解決企業與社會問題的未來人才,擁有專業技術、人際關係、解題技巧、心理素養等本質學能外,更重要的,學校還得能引領學生看見環境保育、國際關係、財務金融、生產製造⋯⋯等因時而變的未來世界觀。

於是,《遠見》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呼應社會變化,每年調整指標內容與比重。前年,加入「大學社會責任」相關指標,體現地方創生的趨勢;去年,新增「永續表現」「雙語教學」等相關指標,呼應全球淨零碳排法規實施,以及台灣雙語教育推動。

今年,除了持續擴增相關指標的採計內容,反映「私校退場條例」三讀通過,財務面向也增加「速動比率」指標,觀察一所大學的償債能力。

今年,是哪些大學在《遠見》大學排行榜六大面向,成績卓越?

社會聲望〉科研與專利並重

參與SDG議題,培育懂活用的未來人才

「社會聲望」反映社會對大學的綜合評價,因此《遠見》除客觀指標外,亦採取了主觀的印象分數,以更符合「聲望」的評定特性,內容包括校長互評、學生畢業後在社會上的表現、社會議題參與等⋯⋯。值得注意的是,隨著USR大學社會責任,已由「倡議」階段進入「實現」階段,因而有許多可檢驗的指標出爐,包括「SDGs相關論文數」「SDGs相關專利數」皆納入了《遠見》排行榜的評鑑指標。

今年「社會聲望」面向,由臺大、中山、清大、成大、陽明交大奪得前五(表1)。

圖/社會聲望30強

中山從去年第五進步到今年的第二,不少規模大於中山的頂大都瞠乎其後。主要因為中山近年陸續爭取到「雙語標竿大學」「半導體學院」「國際金融學院」「後醫系」等重大國家級高教政策方案,在SDGs相關論文與專利提出,也十分突出。另外,中山對弱勢學生的照顧,亦不遺餘力,如「學校自籌補助學生之平均金額」高居全國第一,致使其社會聲望持續進步。

學術成就〉重大議題全球攜手

關鍵未來議題,依賴學者跨國聯手破解

「學術成就」面向,今年由臺大、陽明交大、清大、成大,以及中醫大(表2)名列前五名。

圖/學術成就30強

由於近年來,地緣政治、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ESG,以及俄烏戰爭⋯⋯所衍生出的相關議題,都須仰賴跨國合作,因此國際視角變得格外重要。

因此,《遠見》今年在指標設計,除維持英文論文相關指標分數(2.5%)微高於中文論文(2%)外,並將「國際表現優異學者」項目中的「專任教師獲獎/榮譽人數」依照獎項等級與屬性,按「世界級」「國家級」「部會級」給予不同權重,同時也加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獎」「總統科學獎」的人數,亦即彰顯走向世界的台灣學者。

教學表現〉投資課程與師資

國立大學和醫科大學包辦前十名

由於疫情帶來遠距教學,迫使學校都得因應遠距而進行質與量的轉變與擴充,亦即當學生的學習管道不再只局限於課堂與老師,學校能否提供更多元、寬廣的學習資源,為重中之重。

為此,《遠見》特別針對「學校圖書、非書資料及現期書報總數」及「近三年學校購買圖書資料費其每生平均金額」,觀察學校能否提供足夠的學生自主學習資源。

另外,教育部近年鼓勵老師將自己的教學內容、學生回饋,以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探討,找出優化的可能,於是「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各校成果,也成為評鑑學校教學品質的重要指標。

而今年的「教學表現」面向,由臺大、北醫、成大、清大、高醫拿下前五,而這五所大學,不約而同地都設有醫學院,且財務相對他校更豐沛,顯見財務為教學資源提升的重要助力(表3)。

圖/教學表現30強


國際化程度〉塑造雙語情境

文藻高比例外籍師生,打造開口說英語環境

「國際化程度」面向前五名則由臺大、清大、淡江、中山及陽明交大(表4)拿下。

圖/國際化程度30強

過去,多數人對於大學推動國際化,關注多半是「把學生送出國」,強調「學生出國交流人數」「跨國學位合作校數」等指標;但政府力推的「雙語國家」政策,強調「學生在國內也能有效提升英語能力」,這時,學校能否在校內就營造良好的「說英語環境」就成為重點。

國內最知名的外語特色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校長陳美華表示,很多學校強調自己「開出多少全外語課程」,期待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但多數人面對英語不免害怕、抗拒,導致成效低落。

出身文藻英文系系主任的陳美華,深知學生學習痛點,指出學生學習英語,除了台上老師,更受同儕影響。她觀察到,很多台灣學生就算修了外語課,分組討論還是偷偷講中文;但如果同學就是外國人,每個人都只好努力開口說英文,一開始可能彆扭,但幾堂課下來,人人就有了開口說英語的勇氣。「這就是『全場景教學』的經營,使每個人都得開口說英語,」陳美華強調。

所以,觀察一校英語教學表現,除了是否有足夠的課程外,「國際學生數比」「國際教師數比」亦是營造英語學習場景的重點,而文藻在「國際教師數比」「本國學生出國交流人數比」「修讀雙聯學制學生數」分居一、二、四名,成效卓著。

產學合作〉國家發展重點南移

成大衝上全國第一,每師產值破186萬元

今年「產學合作」面向表現最好的前五名學校,由成大奪下榜首,緊接著是臺大、陽明交大、清大及中央(表5)。

圖/產學合作30強

進一步細看,成大在「產學收入」「每師平均產學收入」「智慧財產權衍生運用總金額」都拿下第一,產學收入高達約25億,而第二名的臺大則是22億;每師平均產值破186萬,比第二名的雲科大多23萬;技轉變現金額高達6.5億,足足是第二名臺大(2.4億)的2.7倍。

成大的傑出表現,受惠於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南部高科技S廊道,帶來的科技產業蓬勃發展。

根據南部科學園區去年底的統計資料,2021年1至8月,南科產值超過6300億元,較前年同期大漲超過三成。此外,國際永續熱潮下,台南市政府更全力推動沙崙綠能科學城,結合大台南會展中心、中研院南部院區、綠能示範場域、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及周邊大學研究機構,廣招相關廠商與學研單位進駐。

以半導體為首的科技業及永續議題的綠能業,帶動企業大量進駐大台南區,身為南部頂大龍頭的成大,自然而然成為企業爭相請益與合作對象,產學成果大爆發。

財務體質〉國立與醫科預算最多

國立頂大與醫科大學財務最穩健

另外,「財務體質」成為社會大眾關心學校辦學的重要面向,畢竟,其往往是學校是否退場的重要決定因素。

過去,《遠見》鎖定「全校總經費」及「本年度現金增減情形」,觀察一校的收入與現金流狀況,今年,則增加去年教育部首度公開的「速動比率」,這是觀察一校償債能力的指標,進一步釐清某些學校年度現金流大幅減少,到底是潛藏財務危機未爆彈,還是因為興建新校舍、購買新設備所做的未來投資,更公允完整地觀察一校的財務體質。

今年財務體質最優的十大學校,則由六所國立頂大和四所私立醫學院大學包辦(表6)。

圖/財務體質30強

主要因為國立頂大不僅獲得政府重點補助,產學合作也更為強勢與搶手,為本身獲取更多財務收入;私立大學如果有設立醫學院,不僅在招生上有相對優勢,附屬醫院更成為校務基金的重要支柱,如果進一步結合學校科研與醫院臨床,推動生醫新創,透過專利技轉、成立公司,就能為學校帶來更多的收益。

圖/六大面向與44項細指標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7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7月號:https://bit.ly/3R96j38】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