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大廈條例施行30年 內政部研議寵物、充電樁議題
內政部次長董建宏今天表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將屆30年,架構尚屬完備,除曾全文修正外,也配合時代演變及需求適時滾動檢討;因應社會發展,目前已著手研議寵物豢養及充電樁議題。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舉辦「公寓大廈管理條例30週年系列公聽會(一):改善公寓大廈管理,政府應該做些什麼?」公聽會,邀董建宏、學者專家列席。
董建宏口頭報告時指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從民國84年施行以來將屆30年,歷經92年全文修正、94年增訂爭議調處規定,102年因應兒童墜樓及受託人爭議、105年考量高齡住戶與公共基金管理、111年為強化公共安全等需求,適時滾動檢討。
董建宏說明,因應社會發展需求,目前已著手研議寵物豢養及充電樁議題。據統計,截至113年6月底,全國共報備成立5萬8117個社區管理組織,並已培訓11萬餘名各類管理服務人員,以及成立1000餘家管理維護公司,協助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工作。
至於政府如何協助或預防公寓大廈面對經費不足的困境,董建宏表示,條例有規定設置公共基金機制,但因修繕成本上漲、欠繳等問題,時常經費不足;且住戶對增加公共基金、提撥比例難達共識,加上建物隨時間老化所需修繕規模擴大,加重社區財務負擔。
董建宏指出,條例規定管理組織應定期公告公共基金的收支保管及運用情形,管委會改組時也應移交相關資料,保障利害關係人閱覽或影印相關資料的權利,確保社區財務透明。另培訓管理服務人員,提升對公共基金和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社區財務自主管理能力。
台灣公寓大廈管理顧問協會理事長饒後樂解釋,公寓大廈的核心就是社區自治,但人民不曉得如何自治,應該訓練人民、幫助公寓大廈環境變得友善,讓大家可以自治;希望能催生公寓大廈管理顧問、推動公寓大廈管理2.0運動。
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柯貴勝表示,面對老舊公寓大廈經費不足問題,不建議政府給予額外經費補貼;住都中心應擔任資方,主動鼓勵老舊公寓大廈進行協議都更重建、合建分屋,或予以價購作為社宅,日後再進行都更。
中華民國地政士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林旺根提到,應嚴格區別一般管理費和公共基金的定義,宣導公寓大廈長生命週期、需要重大修繕,累積公共基金的重要性;政府應整合重大修繕、耐震補強、都更整建維護等補助,發揮整體效能。
台灣社區培力學會執行長陳世鴻強調,目前版本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已十分完善,是人的理解及執行上的問題,如果對現行法不夠了解還不斷修改它,是否有點本末倒置,應讓民眾先了解法律的真正用意,若有不足再加以修正;涉及時代進步的例如充電樁,就要實質修法。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舉辦「公寓大廈管理條例30週年系列公聽會(一):改善公寓大廈管理,政府應該做些什麼?」公聽會,邀董建宏、學者專家列席。
董建宏口頭報告時指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從民國84年施行以來將屆30年,歷經92年全文修正、94年增訂爭議調處規定,102年因應兒童墜樓及受託人爭議、105年考量高齡住戶與公共基金管理、111年為強化公共安全等需求,適時滾動檢討。
董建宏說明,因應社會發展需求,目前已著手研議寵物豢養及充電樁議題。據統計,截至113年6月底,全國共報備成立5萬8117個社區管理組織,並已培訓11萬餘名各類管理服務人員,以及成立1000餘家管理維護公司,協助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工作。
至於政府如何協助或預防公寓大廈面對經費不足的困境,董建宏表示,條例有規定設置公共基金機制,但因修繕成本上漲、欠繳等問題,時常經費不足;且住戶對增加公共基金、提撥比例難達共識,加上建物隨時間老化所需修繕規模擴大,加重社區財務負擔。
董建宏指出,條例規定管理組織應定期公告公共基金的收支保管及運用情形,管委會改組時也應移交相關資料,保障利害關係人閱覽或影印相關資料的權利,確保社區財務透明。另培訓管理服務人員,提升對公共基金和財務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社區財務自主管理能力。
台灣公寓大廈管理顧問協會理事長饒後樂解釋,公寓大廈的核心就是社區自治,但人民不曉得如何自治,應該訓練人民、幫助公寓大廈環境變得友善,讓大家可以自治;希望能催生公寓大廈管理顧問、推動公寓大廈管理2.0運動。
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柯貴勝表示,面對老舊公寓大廈經費不足問題,不建議政府給予額外經費補貼;住都中心應擔任資方,主動鼓勵老舊公寓大廈進行協議都更重建、合建分屋,或予以價購作為社宅,日後再進行都更。
中華民國地政士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林旺根提到,應嚴格區別一般管理費和公共基金的定義,宣導公寓大廈長生命週期、需要重大修繕,累積公共基金的重要性;政府應整合重大修繕、耐震補強、都更整建維護等補助,發揮整體效能。
台灣社區培力學會執行長陳世鴻強調,目前版本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已十分完善,是人的理解及執行上的問題,如果對現行法不夠了解還不斷修改它,是否有點本末倒置,應讓民眾先了解法律的真正用意,若有不足再加以修正;涉及時代進步的例如充電樁,就要實質修法。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0日電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