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落30年 台灣能不引以為戒?
短短兩個交易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以一天升值近1元的速度狂飆。在野黨痛批,民進黨面對川普關稅未戰先降、匯率未戰先敗,經貿戰打到家門口了還在搞內鬥。各界紛紛示警,恐怕重演1985年以美國為首簽訂的廣場協議;當年日圓被迫從240兌一美元急遽升值到120兌一美元。隔年美國又對當時稱霸全球的日本半導體業出手,徹底擊垮日本經濟,開啟日本失落30年序幕。滿滿的既視感,台灣還能如此軟弱嗎?
面對美國關稅戰,台灣還沒正式坐上談判桌,就先把台積電對美一千億投資大禮包送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砲轟,這不是戰略佈局而是未戰先送、未戰先降。針對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從33.2一路升值驚見2字頭,兩個工作天升值近10%,在野黨為台灣出口廠商,特別是利潤本來就不高的傳產叫屈。指出匯率升值5%就可能吃掉傳產全年利潤,質疑賴政府只顧大內宣、只關心面子工程,不知企業已哀鴻遍野。
在野黨與學者專家不約而同擔憂台灣會不會是簽下了《廣場協議2.0》。1980年代日企崛起,日本半導體更是一枝獨秀。相對地,美國工業逐漸衰微,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導致美元不停升值。為了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1985年,美國與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等五國,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決議大量出售美元,壓低美元匯價。日圓在2 年多,升值2倍。
同時期,美國覬覦日本半導體實力, 1986透過《美日半導體協議》迫使日本讓出市場份額,並要求日企赴美生產晶片。結果日本企業將部分技術轉移到美國市場,留在日本的業者卻面臨美國對日本晶片課徵高額關稅,日本產品成本上升,美商英特爾、美光迅速壯大。因此日本在技術與市場佔有率上都逐漸失去優勢,1990年代後日本半導體產業大幅衰退,至今未能恢復當年領導地位。《半導體地緣政治學》一書作者太田泰彥表示:「這段歷史讓日本痛苦難忘。」日本經濟實力遭到瓜分後,加上國際匯率操控以及日本房地產泡沫化等夾擊,迎來所謂的失落的十年。
從送出台積電到新台幣匯率狂升,台灣是否步入日本後塵?除了情節驚人的類似,金融市場傳出「海湖莊園協議」,也讓廣場協議是否重演更加令人擔憂。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斯蒂芬·米蘭在2024年的一份戰略文件中提議,透過關稅與貨幣調整,重塑全球貿易與金融秩序,就像1985年以《廣場協議》,迫使貿易夥伴接受美元貶值,並將外匯儲備轉為100年期美國債券,以維持美國霸權。
當然也有不少學者緩頰,今昔全球政治經濟背景大不相同,歐洲等各國也不會同意像過去一樣支撐美國。但把優先談判當喜事宣布的台灣政府呢?在全球獨領風騷的專業晶圓製造已經承諾赴美大投資,如今匯率像失速列車狂飆,和當年的日本有何不同?台灣可有能力改寫結局?
- 記者:品觀點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