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破兆!小米擠身全球前3大車廠 比亞迪反而緊追在後
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今 (8) 日一早在微博上發文稱「今天週六,早起,現在出發。我要去參與一件有趣的活動」,但未透露具體活動內容。不過,雷軍文中的照片展示小米汽車 SU7 Ultra 內飾照片,暗示活動跟 SU7 Ultra 有關。
小米集團創辦人雷軍今 (8) 日一早在微博上發文稱「今天週六,早起,現在出發。我要去參與一件有趣的活動」,但未透露具體活動內容。不過,雷軍文中的照片展示小米汽車 SU7 Ultra 內飾照片,暗示活動跟 SU7 Ultra 有關。
[caption id="attachment_163661" align="alignnone" width="1200"]
根據最新市值數據,小米成功躋身全球前三名汽車製造商之列。(圖/123RF)[/caption]
《中關村在線》報導,新年伊始,小米股價一路攀漲至歷史高點,昨 (7) 日一度漲高至每股 43.05 港元,終場收漲 4.69% 至 42.45 港元,市值超過 1 兆 658 億港元(約 4.52 兆台幣)。
根據最新市值數據,小米成功躋身全球前三名汽車製造商之列,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股份 (01211-HK)(002594-CN) 則以市值 9510 億人民幣排第四。
中國汽車自媒體《車聯中國》報導指出,小米與比亞迪市值追逐戰的背後,是兩家中國巨頭在新能源戰場上博弈的開始。比亞迪去年賣 427 萬輛,更是手握刀片電池的「技術狂人」,但小米更強,首款車僅賣 13.5 萬輛,市值卻登上中國車廠第一。
在「天神之眼」發佈之前,比亞迪甚至被市場認為在智慧化方面有弱點,所以這次發佈後,相當於把弱點補上,但這跟小米汽車的市值邏輯完全不一樣。
在小米兆元市值裡,目前「造車」只佔 6.3% 的營收,卻撐起 100% 的想像空間,這很瘋狂,但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他們最喜歡的預期效應。
當比亞迪還在用「銷量→利潤」的公式計算估值時,小米早已玩起「使用者→生態→溢價」的資本遊戲,也就是賣一輛 SU7,等於綁定一個家庭未來十年的智慧消費。
比亞迪周四漲停源於強化「智駕弱點」,這讓比亞迪變得更加恐怖,但資本市場真正恐懼的是小米的「爆品屠刀」,因這是小米的殺手鐧。
SU7 對標特斯拉 Model 3 卻便宜 3 萬人民幣,預售首日訂單破 10 萬,更可怕的是小米工廠產能利用率一度達 200%,13.5 萬輛交付量背後是「爆款即清場」的恐怖效率,小米今年要賣 30 萬輛,這是很多新勢力想都不敢想的速度。
在智慧汽車時代,「月銷 3 萬輛 = 盈利線」,但小米明年就可轉虧為盈,比特斯拉快 15 年。小米用 17.1% 的汽車毛利率告訴世界:「互聯網公司降維造車,從來不是拼成本,而是拼『用戶願意為生態付多少錢』。」
比亞迪的無敵在於其垂直整合策略,這種策略讓比亞迪盡可能掌握更多的核心零組件。過去幾年,這種策略也讓比亞迪效率極高,成本控制簡直讓對手望而卻步,但從生態角度看,比亞迪始終造的還是一輛「車」。
報導指出,小米市值成為中國第一證明了智慧汽車沒有「鐵王座」,只有「想像力戰爭」。比亞迪的漲停則是技術派的絕地反擊,但小米破兆市值,更是生態派的降維打擊。
這場對決的本質,是工業時代與數字時代的估值邏輯碰撞,而唯一懸念是當比亞迪的「天神之眼」遇上小米的「生態之網」,這場中國製造對上中國智造的戰爭,究竟誰會先觸到兆元人民幣市值的天花板。
(本文已獲鉅亨網同意授權刊出)
這篇文章 市值破兆!小米擠身全球前3大車廠 比亞迪反而緊追在後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star4038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