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商取貨不用出示身分證?數發部:數位皮夾拚年底試行
未來手機就是皮夾!數位發展部於2024到2027年推出「數位皮夾(Digital Identity Wallet)專案」,提供額外數位驗證管道證明身分,可以收納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證件。數發部數位國際司長莊盈志24日透露最新進度,目前數位皮夾的開發告一段落,將推動沙盒測試,除了銀行、保險業者積極參與,也將爭取超商業者加入,力拚今年12月試行版上路,希望未來民眾去超商,手機一掃就能取貨。
未來手機就是皮夾!數位發展部於2024到2027年推出「數位皮夾(Digital Identity Wallet)專案」,提供額外數位驗證管道證明身分,可以收納自然人憑證、健保卡等證件。數發部數位國際司長莊盈志24日透露最新進度,目前數位皮夾的開發告一段落,將推動沙盒測試,除了銀行、保險業者積極參與,也將爭取超商業者加入,力拚今年12月試行版上路,希望未來民眾去超商,手機一掃就能取貨。
[caption id="attachment_165864" align="alignnone" width="1706"]
數發部數位國際司長莊盈志表示,數位皮夾力拚年底試行,希望未來民眾到超商取貨,不用再出示身分證。(圖/記者 李琦瑋攝)[/caption]
數位皮夾是什麼?
數發部在2023年提出「數位皮夾」的概念(全名為分散式數位身分認證與授權系統),並成為「數位創新關鍵基礎建設計畫」的一環,用於日常數位生活的分散式身分系統,核心的2項功能為認證與授權。
數發部提到,如同現實生活,人們可以將自然人憑證、員工證、信用卡、集點卡放進皮夾,數位生活也需要一個皮夾,用於「證明你是誰」與「讓你授權他人」等目的。個人,或是各式公私部門等單位,都可以將自己的憑證放進皮夾,這些證件可以是自然人憑證、信箱帳號、學歷證書等公務用證件,也可以是會員卡、入場券等娛樂需求的兌換券。
延伸閱讀:未來手機就是證件 「數位皮夾」是什麼、台灣何時上路?
數位皮夾的應用場景
莊盈志指出,數位皮夾專案為期4年,正在跨部會溝通,會將民眾使用情境較多的部分,優先納入,包括內政部自然人憑證、經濟部工商憑證,勞動部職業相關的技術證,以及交通部的駕照等等等,但健保卡和後端的醫療系統整合非常緊密,納入難度較高,還再想辦法突破障礙。
莊盈志提到,除了政府單位,也廣邀民間業者參與,讓數位皮夾的應用場景持續擴充,最積極響應的是金融業,主要是銀行、保險業務,需要做KYC身分驗證,若透過數位皮夾,經政府核發證件,有助於減少業者進行KYC的工作量。
另外,莊盈志指出,許多民眾會網購,前往超商取貨時,需要出示身分證等證件,若還要累積會員點數,則須要報出電話號碼,可能會有個資外洩的問題,若能將資訊整合在數位皮夾裡,未來只需要掃一下手機,就能取貨了,應該會非常便民,今年會積極與業者接洽;未來也希望和國際單位接軌,連「國際駕照」都能在手機上申請,不必親自去監理所。
數位皮夾的使用方式
莊盈志提到,數位皮夾的開發,符合國際針對資料保護的加密方法,會透過APP形式使用,個資只會放在自己的手機APP裡;要開啟時,必須經過生物辨識;也非一打開就能用,必須進行單次身份驗證,每一次使用都要選擇此次辦理業務時,需要揭露的資料,如只顯示姓名、住址,讓民眾依照其申辦的業務,只提供必要的資料給對方;單次有效,才能真正確保民眾的資料安全。
推動進度與經費
對於數位皮夾推動進度,莊盈志指出,預計今年3月中下旬,就會於沙盒測試運作情況,12月可推出試行版,開放給民眾下載、讓各界應用。
經費的部分,莊盈志表示,去年耗費約1億元,包括開發程式、手機APP的安全控制、發給合作機關憑證、給金融業等應用端的驗證套件等等,確保民眾提供的資料正確、沒有被竄改,也進行社會溝通,舉辦20多場面向產業、法治和政府單位的座談會,盼取得外界理解與支持,也希望一起合作,發展出符合民眾需求、業者能實際運作的技術。今年則花費幾千萬元,用於建置及輔導各機關。
公告程式碼取信於民
針對外界擔憂的資安問題,莊盈志說,相關安全檢測都會是數發部團隊處理,而且之後會把程式碼完完整整、一字不漏地公告,一來是讓民眾知道,數位皮夾運作過程中,沒有侵犯人權,如追蹤民眾的使用;再來,數發部開發過程已進行嚴謹安全檢測、漏洞查核,難免還是有疏漏,希望開放程式碼後,供民間社群、技術社群檢視,若發現問題,可以回報給數發部,就會立刻去修正,產生一個更加安全的環境。
媒體詢問,此舉是否增加駭客入侵風險?莊盈志說,如果駭客能夠進去,代表有漏洞,那不如公開程式碼,集結眾人力量,強化安全。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這篇文章 超商取貨不用出示身分證?數發部:數位皮夾拚年底試行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李琦瑋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