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季全球企業(GBOI)與台灣企業樂觀指數(BOI) 美商鄧白氏最新調查:雙雙回調
▲全球商業數據領導者美商鄧白氏發布2025年第一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圖/美商鄧白氏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羅蔚舟報導】全球商業數據領導者美商鄧白氏發布2025年第一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 和《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美商鄧白氏發布2025年第一季GBOI及BOI兩份調查報告顯示,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影響下,第一季GBOI全球企業樂觀指數較上季下降12.9%;BOI台灣企業樂觀指數亦較上季衰退10.4%。儘管兩項指數表現都較前一季低,並非企業對未來持悲觀態度,而是對之前高度樂觀預期的平衡修正。
▲全球商業數據領導者美商鄧白氏發布2025年第一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圖/美商鄧白氏提供)
█2025第一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優於去年同期 企業對未來前景仍保持信心
2025第一季GBOI全球企業樂觀指數的表現為自2023年第三季開始調查以來首度負成長,除反映出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地緣政治緊張和經濟成長趨緩之外,外加對美國貿易政策改變的預期心理,以及供應鏈與勞動市場問題等因素影響,促成此次指數下跌。即便如此,在調查的32個經濟體中,30個經濟體的企業樂觀程度仍高於2024年第一季,顯示企業不是看壞市場,而是修正對先前的過高樂觀期待。
█企業樂觀情緒放緩 全球ESG指數是五個指數中唯一正成長
2025年第一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關鍵發現下列五項重點:
(1)全球企業樂觀指數:2025年第一季全球企業樂觀下跌12.9%。個別來看,超過八成的經濟體調降對新出口訂單的樂觀預期,當中近半對美國或中國大陸貿易依存度超過10%。在企業規模方面,以中型企業的樂觀度倒退22.4%最為顯著,反映其對經濟變化的敏感性比大型和小型企業更高。化工和製藥業以及汽車製造業在製造業中降幅最大,分別衰減14.8%和14.6%;服務業中,則以批發和零售業的-16.5%,和不動產業的-16.1%下跌幅度最深。
(2)全球供應鏈連續性指數:全球供應鏈連續性指數在連三季度上升後,於本季下降10.4%。中型企業的指數下滑幅度最大,達36%,是整體指數滑落的主要原因。將近三分之二的中型企業在縮短交貨時間、降低成本和減少供應商集中風險的期望顯著落後於大型和小型企業。以產業別來說,公用事業和紡織、木材、紙張和皮革業跌幅近20%,分別衰退18.4%及19.2%。此外,航運費和貨櫃運費的上漲,及貨櫃嚴重短缺也影響企業對全球供應鏈管理的信心,特別是對東南亞製造商的影響。
(3)全球商業財務信心指數:2025年第一季全球商業財務信心指數較前一季降低了8.9%,這來自於企業對財務獎勵政策的持續缺乏信心,市場需求減少,以及全球各地央行貨幣政策立場的不確定性。指數降低主要集中在中型和小型企業,分別較前期衰減了24.6%及10.8%。因為流動性緊縮、付款問題以及應收帳款週轉天數增加,導致信心減弱。預計2025年第一季應付帳款平均週轉天數將從2024年第四季的45.5天上升至50.6天。
(4)全球商業投資信心指數:2025年第一季商業投資信心指數與前期比較,小幅下降4.7%,但仍高於2023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平均值29.1%。這顯示在多國央行承諾降息的情況下,企業對前景仍舊樂觀以對。
(5)全球企業ESG指數: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企業ESG指數顯示,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展現穩定承諾。社會倡議的參與度成長了2.6%,凸顯除了環境議題之外,全球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意識也日益增強。
█BOI台灣企業樂觀指數顯示企業更審慎面對未來
2025年第一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主要發現:2025年第一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為141,較上一季跌幅達10.4%。台灣企業對需求的謹慎態度,反應在新增訂單量和銷售價格的指數表現,分別下滑32%和27%。企業維持競爭力同時,也更謹慎評估市場風險,對國際市場看法的保留程度更甚於國內市場。服務業也比製造業更保守小心地看待本季的商業環境。
另外,庫存水準策略變得非常保守,與前兩季的高水準形成鮮明對比。儘管整體指數表現不如前期,但對新雇用員工的預期卻是自2020年第三季以來的最高水準。
█台灣大型企業擔憂市場需求與商機 中型企業則對淨利潤保持樂觀
就企業規模而言,大型和小型企業在銷售量、新增訂單、淨利潤、銷售價格和雇用員工數等五個參數的樂觀程度均較上一季低。與2024年第四季相比,本季大型企業的樂觀指數降幅最大,衰減24.5%,小型企業亦下跌15.1%。特別是大型企業在銷售量(-47.0%)和新增訂單(-33.3%)的樂觀程度大幅滑落,突顯出其在市場需求和機會上的難題。
相反的,中型企業的樂觀表現卻比2024年第四季度提高了4.3%。這歸因於企業對銷售量、淨利潤和雇用員工數上的期待彌補了對新增訂單與銷售價格的保守態度。其中淨利潤的樂觀指數連三季成長,更表明台灣中型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韌性。
█台灣企業謹慎應對國際經貿變局下的合規挑戰
針對調查結果,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Julian Prower)表示:「本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下滑反應在經濟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及內需市場放緩的情況下,台灣企業的謹慎情緒持續提升。此外,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化,也讓台灣企業逐步將供應鏈多元化,拓展至新加坡、越南和日本等國家。」
台灣因開徵碳費、金管會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須編製永續報告書等法規都將在今年實施,企業得更優先重視與落實ESG資訊揭露及合規的相關規範。即便企業面臨合規和營運成本的挑戰,卻也彰顯了台灣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堅定承諾。
█美商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GBOI)
每季更新的美商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目的在衡量全球企業的樂觀程度,並提供獨特且全面的見解,探討商業領袖們對增長、營運和投資預期及展望背後的想法。美商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由五個客觀量化指數組成:(A)全球企業樂觀指數、(B)全球商業供應鏈連續性指數、(C)全球企業財務信心指數、(D)全球商業投資信心指數、(E)全球企業ESG指數。前四個指數反映了下一季的商業預期,而ESG指數反映了本季對關鍵ESG屬性的看法。美商鄧白氏《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針對32個經濟體、17個產業和大中小等三種企業規模,對全球約10,000家企業進行調查,搭配鄧白氏專有的數據和經濟專業知識進行補充。有鑑於GBOI報告發行已歷經一年,累積一定的資料深度,故深化指數設計,並調整指數計算方法,以Q3 2023至Q2 2024為基準進行標準化計算。當分數高於100時,代表正向樂觀;而分數低於100 時,則代表趨向保守、樂觀下降。
█美商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
美商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目的在衡量台灣商業社群的脈動。鄧白氏每一季都會根據產業對GDP的貢獻,從鄧白氏全球近6億筆的商業信用數據資料庫中隨機抽取來自製造業和服務業類別的公司樣本。其所擷取的樣本是台灣地區的商業縮影。美商鄧白氏《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主要係依據製造業和服務業受訪者對六個關鍵參數的樂觀程度,即銷售量、淨利潤、銷售價格、新增訂單量、備貨水準、雇用員工數。綜合企業樂觀指數是透過不含備貨水準的五項參數分配統計權重計算而來。調查採用實際狀況與預期景氣互相參照。受訪者皆為企業中高階管理人員。受訪企業回答前一季的實際狀況與下一季的預期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是否增加、減少或沒有變化) ,以了解不同產業別企業對景氣的樂觀程度。本次調查於2024年8〜9月期間進行。
█美商鄧白氏
鄧白氏Dun & Bradstreet是全球商業數據與專業分析領導者,自1841年以來,鄧白氏致力於協助各大中小型企業管理風險和挖掘商機。鄧白氏數據雲透過揭露數據的洞察分析,提供多種商業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提高營收、降低成本、管理風險,並實現業務轉型。擁有接近6億筆的企業資料,3萬種數據源,240個國家與地區,95種語言,全球總計逾5,000位諮詢顧問、分析師、研究員。全球近九成FORTUNE 500大的企業用戶都是使用鄧白氏的企業情報資料庫來做為市場行銷及風險管理的工具。美商鄧白氏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成立於1992年,為台灣市場提供多種解決方案,以協助企業降低風險並加速業務增長,包括:財務風險管理、行銷業務拓展、供應商管理、法遵合規盡職調查、鄧白氏環球編碼、鄧白氏企業認證標章、鄧白氏ESG永續標章等。更多鄧白氏資訊,敬請瀏覽https://www.dnb.com.tw/ 。
- 記者:焦點時報-新竹 記者羅大元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