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署深耕校園運動防護 保障基層選手安全
體育署自102學年度推「補助高級中等學校進用運動防護人員計畫」,並在今天舉行成果發表會,透過設置7大區域輔導中心,建構完善的校園運動防護體系,以保障基層運動員安全。
運動防護計畫推動初期,全台僅4間高中學校參與試辦,至113學年度已擴展至180間,並核定補助183位運動防護員進入校園協助基層運動選手,建立完整的體育人才照護機制,使運動防護觀念深植於基層學生運動員群體。
體育署副署長房瑞文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計畫不僅輔導學校建立運動防護機制、提供運動防護人員媒合服務,也強調區域醫療資源整合的重要性。
房瑞文強調,全國已有219間醫療院所加入「綠色通道」醫療網絡,提供運動員快速診療與傷後復健服務;10年來每年平均有1.5萬名基層運動員,可以受惠這項醫療服務資源。
計畫以區域輔導的概念,結合國內具有運動防護、醫學專業的大專院校成立7大區域輔導中心,包括台灣大學(北北基區)、輔仁大學(新北區)、國立體育大學(桃竹苗區)、中國醫藥大學(中彰投區)、成功大學(雲嘉南區)、高雄醫學大學(高東屏區)及慈濟大學(宜花區)。
北市松山高中游泳隊教練柯杰甫表示,游泳項目對防護支援需求較高,賽前賽後皆需要專業防護員協助調整選手肌肉狀況;防護員鄭仲翔提到,透過長期觀察選手狀態,於賽前預防性處理及比賽期間即時放鬆肌肉,讓選手能專注迎戰。
運動防護計畫推動初期,全台僅4間高中學校參與試辦,至113學年度已擴展至180間,並核定補助183位運動防護員進入校園協助基層運動選手,建立完整的體育人才照護機制,使運動防護觀念深植於基層學生運動員群體。
體育署副署長房瑞文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計畫不僅輔導學校建立運動防護機制、提供運動防護人員媒合服務,也強調區域醫療資源整合的重要性。
房瑞文強調,全國已有219間醫療院所加入「綠色通道」醫療網絡,提供運動員快速診療與傷後復健服務;10年來每年平均有1.5萬名基層運動員,可以受惠這項醫療服務資源。
計畫以區域輔導的概念,結合國內具有運動防護、醫學專業的大專院校成立7大區域輔導中心,包括台灣大學(北北基區)、輔仁大學(新北區)、國立體育大學(桃竹苗區)、中國醫藥大學(中彰投區)、成功大學(雲嘉南區)、高雄醫學大學(高東屏區)及慈濟大學(宜花區)。
北市松山高中游泳隊教練柯杰甫表示,游泳項目對防護支援需求較高,賽前賽後皆需要專業防護員協助調整選手肌肉狀況;防護員鄭仲翔提到,透過長期觀察選手狀態,於賽前預防性處理及比賽期間即時放鬆肌肉,讓選手能專注迎戰。
- 記者:中央社記者黎建忠台北22日電
- 更多體育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