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後備箱集市豐富夜間生活

下午五點半,太陽仍然懸在天空,映射出灞河的粼粼波光。微風攜帶著熱騰騰的空氣撲面而來,「90後」李佳嶸打開汽車後備箱,開始佈置自己的小攤位。

只見她在汽車邊支起一張木質小桌,嫺熟地拿出兩張波西米亞風的桌布鋪在上面,裝著原材料的食盒依次擺開,以泰式飲料和小吃為主。攤位旁,條幅上的「嘹taitai」(陝西方言:好得很)「舂雞爪」等字元隨風躍動,引人注目。

「我自己開了一家化妝品公司,晚上來擺攤兒不完全是為了掙錢。這裏可以結交到許多朋友,比窩在家裏玩手機、看電視有趣。」李佳嶸說,緣於擺攤兒,她已經建起一個200多人的同好群,平時有空會約著一起騎車、兜風。

李佳嶸的攤位設在陝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態區,臨近寬闊的灞河。據她介紹,三年前陸續有年輕人到這裏擺攤,因附近曾有一家名為「後海」的餐廳,所以人們漸漸將這片地方稱為「西安後海」。

地處內陸腹地的人,對大海總是格外嚮往。穿城而過的灞河滿足了西安人的這種嚮往。落日餘暉映在流淌的河面上,壯觀的斜拉橋絢麗奪目,河岸的燈光五彩斑斕,猶如星光點綴其中,營造出一副別樣的城市夜間氛圍。漫步灞河岸邊,晚風拂面,河景醉人,品味咖啡,品嘗美食,仿佛置身於童話世界。

夏夜,這裏便成為年輕人的休閒娛樂打卡地。許多像李佳嶸一樣的年輕人來到這裏,一邊擺攤兒,一邊結交來自天南地北的朋友。

短視頻和社交媒體的傳播,使得「西安後海」迅速走紅,但擁擠的人群給附近交通、管理等帶來挑戰。今年以來,浐灞生態區綜合統籌安排交警、城管、保潔等力量,引導周邊地區有序發展。一個更加成熟的夜間創意集市逐漸形成。

年輕的攤主發揮藝術創造力,精心佈置的陳設和裝飾品,把攤位打造成一個個小小的藝術空間,充滿了時尚文藝氣息。現場烹飪的食品,香氣四溢,煙火氣十足,滿足了年輕人「吹著海風,吃著燒烤」的暢想。

「這裏以前是由年輕人自發形成的集市,公司介入運營後,從品牌招募、食品安全、從業人員資質等多方面進行了改善。目前,整個集市有180個商戶,以年輕人為主,每天晚上人流量達兩三萬人次。」運營「西安後海」的一家企業負責人王譯說。

作為深耕夜間消費領域多年的業內人士,王譯認為,年輕人的夜間娛樂形式已經完成了由「燈光一亮,人頭攢動」的觀賞式消費到「人在畫中游」的互動式消費的轉變。「年輕人晚上聚集於此,不是為了單純賞遊,更多的是尋找一種放鬆式、浪漫式的獨特體驗。」他說。

除了社交娛樂外,也有一些年輕人選擇在「擺攤兒」中鍛煉自己,尋找商機。27歲的王世豪便是其中之一。白天在建築公司工作的他,夜晚在「西安後海」經營著一個漢堡攤位。為此他提前註冊了一家餐飲公司。

「從擺攤學起,交最少的學費,學最實用的課。」王世豪說,從攤位佈置、原材料採購、口味研發,他都親自把關。小小的攤位成為他實現創意的大舞臺。

專注於文旅研究的西安科技大學教授崔琰認為,「西安後海」作為一個快速成長起來的新興景點,火爆程度甚至超過了西安的一些老牌旅遊景點,催生了火熱的夜間後備箱集市,打造出一個獨特新穎的城市夜間消費形態。

「後備箱集市等新消費場景的出現,反映了一部分年輕群體的生活觀。有的是為了生計,有的不一定缺錢,帶著一種玩的心態追逐一種潮流,因為開車賣東西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定程度上,這也為一些年輕人探索創業夢提供了機會。」崔琰說。

太陽漸漸沉沒於灞河邊際,灞河沿岸熙攘喧鬧,人流湧動,打扮靚麗的男孩女孩穿梭其中,時不時停下打卡拍照。

行走其間,個性化的設計和標語隨處可見:「把生活調成自己喜歡的頻道」「咖啡、奶茶、檸檬茶,嘗盡所有世間美味,笑對人生世態芳華」……「這些標語也表達了我們年輕人笑對人生的心態。」李佳嶸說。

每個夜晚,這種熱鬧的景象都會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淩晨兩三點鐘。(新華社記者雷肖霄、張京品、張博文)


最新大陸新聞
人氣大陸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