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以縣域城鎮化推動共同富裕

近年來,德化縣大膽改革,積極探索,致力打造大陸山區縣新型城鎮化示範區,《美麗德化 生態瓷都——中國瓷都·德化城鎮化探索》入選中央黨校教學典型案例,德化入選大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獲評中國大陸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


做強「大產業」 啟動發展新動力


針對全縣陶瓷企業佈局小、散、弱等突出問題,德化縣通過政府主導,逐步引導鄉鎮企業遷至城關集中發展。目前,全縣擁有陶瓷企業4500多家,90%以上集聚在城區周圍,從業人員10多萬人,陶瓷產品銷往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陶瓷工業年產值已突破5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榮膺全球首個世界陶瓷之都,陶瓷業成為德化的支柱產業。


「我們堅持『節約用地、集群發展』的思路,先後開發8個工業園區,總面積近萬畝,有序引導企業『退城進園』。」德化縣園區辦工作人員許高超說。目前80%以上的企業入駐園區發展,集聚效應逐步凸顯,德化成為全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茶具、花盆生產基地,作為全省唯一縣城列入全國區域(城市)產業名片打造計畫首批試點。


提級「大城關」 提升城區承載力


德化縣城區常住人口從1978年的不足1萬人增加到目前的26.8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9.1%;城關建成區面積從不足1平方公里擴大到目前的30.8平方公里。


「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城鎮生活配套設施,聚焦城市服務功能弱項、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推進道路、管網、污水處理、公園等350多個市政專案,不斷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德化縣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員林志鑫說。


同時,德化縣針對不同群體,逐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創新性規劃建設進城務工人員安居工程,出臺限價房政策,著力讓進城群眾買得起房、住得好房。目前累計建成經濟實惠住房2.7萬餘套,讓8萬進城農民、5萬縣外務工人員「居者有其屋」。


「2024年,我縣繼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點工作,實施涉及文化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服務等8類共54項為民辦實事專案,全力補齊民生短板,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德化縣政府督查室負責人寇富尚說。


德化縣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從教育、醫療、社保、戶籍、社會治理等方面入手,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提升廣大進城務工人員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德化縣獲評全國文明城市,蟬聯國家衛生縣城「三連冠」,連續五輪獲評福建省首批平安縣。


聚焦「大民生」 釋放融合新活力


近日,在雷峰鎮芹溪流域生態廊道可持續發展工程(一期)堤岸專案建設現場,工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護岸堤壩施工,一條蜿蜒的河道長廊映入眼簾,蔚為壯觀。


「專案完成後,將提高河道蓄洪防澇能力和防洪安全功能,改善流域水環境和當地農業種植條件。」雷峰鎮政府工作人員鄧志鵬說。


近年來,針對城鄉「一頭重、一頭輕」問題,德化縣堅持城鄉共建、一體推進、統籌發展。其中,探索實施跨鎮聯建,將城區以外16個鄉鎮組成3個片區,促進資源共用、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形成鄉村振興發展合力。建設進城黨群城市家園,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進城農民辦事兩頭跑、進城黨員學習不方便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縣還積極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首倡「四市六縣」(德化、永春、大田、尤溪、仙遊、永泰)成立「環戴雲山」綠色經濟產業區域聯盟,建立「政策環、產業環、資金環、人才環、生態環」的五環發展機制,打造「環戴雲山」綠色經濟產業帶。(新華社記者吳有森)



最新大陸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