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銘正盼每個人「尋找湯德章」 重拾被淡忘歷史

紀錄片「尋找湯德章」導演黃銘正、連楨惠耗時5年拍攝,他們用拼湊線索。黃銘正說,希望透過這部片讓觀眾心動也行動,主動尋找台灣過去的歷史並思考,「尋找自己的湯德章。」

黃銘正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坦言,開始拍片只知道湯德章是政治受難者,「沒有泡在歷史裡的人,可能對228事件就覺得是悲傷的印記,或是認為談論這件事會引起不同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的對立,可能就不想去碰了,我當時就是那樣的平凡人。」

隨著更深入了解,黃銘正思考身為混血兒又處在時代政權轉換下的湯德章,對於社會的混亂與疑惑或許跟現代的台灣人相同,讓他決定開啟拍攝計畫,但他強調,「我希望不要強加給觀眾我的觀點,而是讓史料說明。」

黃銘正和連禎惠除了翻閱當年報章雜誌、往來書信等文件,也訪談湯德章的兒子湯聰模、當地耆老。連楨惠便是湯聰模的主要對談人,對她而言比起問問題更重要的是傾聽,她受訪時笑說:「湯聰模先生常問我怎麼不問問題呢?因為他受訪過很多次了,其實很多問題都被問過,但我覺得反而要讓他說出沒分享過的故事。」

湯聰模在紀錄片尾聲返回跟湯德章一起住過的家裡,環視家園後緩緩吐出想搬回來住的心願,想起這段往事,連禎惠曾在映後座談分享到落淚。她坦言,其實能感受到湯聰模面對鏡頭仍無法敞開心房,有時喊卡之後,他才會有短短幾秒的真心話,而回到家裡的那一幕,連禎惠好奇他的心情而丟出了問題,那一剎那真的感受到對方敞開心房。

黃銘正表示,因為花了5年拍攝,累積的資料量龐大,也曾想過用分段式加上動畫的方式呈現,「但我覺得那樣感受不夠深刻!」他也認為更應該讓長輩、小孩都能看懂,平易近人談論歷史,也要讓人覺得有趣。

黃銘正強調,比起看完紀錄片了解這段歷史,他更希望觀眾覺得有趣而起心動念或是開始行動了解過去不了解的事物,「我們只是一個開端、媒介,只是用共同的人性跟價值呈現,如果這些事發生在你身上會怎麼處理?又或是一個兒子對他的父親既愛又恨,很想忘記卻又怕忘記,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或許在這樣的基礎能讀到一個不同的故事。」

黃銘正表示,有些觀眾因有趣片段笑出聲,也有觀眾哭到隱形眼鏡掉出眼眶,「希望觀眾看完會覺得,這不只是別人的故事,這樣就會有動力查找更多事物,每個人都要尋找自己的湯德章。
  • 新聞關鍵字: 228


最新娛樂新聞
人氣娛樂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