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婚不能一起稅 爭搶扶養父母有先後

今年新婚不能一起稅 爭搶扶養父母有先後

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開跑,夫妻能否一起「稅」、扶養父母退稅都是常見問題。國稅局指出,夫妻報稅方式以結婚登記的時間而定,若是今(2025)年結婚卻合併申報會被要求補稅。另外,常有晚輩為了爭取列報扶養父母而失和,其實是要以「父母的意願」為先,只要出具書面意願書,無須公證或特定格式即可確定扶養人。

由於我國婚姻採登記主義,今年結婚的新人,在法律上去(2024)年為單身,而綜所稅是申報去年度的收入,夫妻報稅須以登記結婚的時間而定,而非申報時間,因此今年要「分開報稅」;若是去年登記結婚則可選擇「分開」或「合併」辦理結算申報。若申報錯誤,可能遭國稅局要求補稅。

「離婚夫妻」申報同樣以實際發生時間而定,若去年辦理離婚,可選擇單獨申報或合併申報;如果雙方只是處於分居狀態,沒有登記離婚,可在申報書中註明「分居」,由國稅局將資料歸戶後,核定是否補徵或退稅。配偶於去年不幸過世,仍須合併申報,但免稅額與扣除額不用按照生存天數計算,以存活配偶具名為納稅義務人,往生方以配偶形式登記即可。

此外,以往常見兄弟姊妹為了列報扶養父母而爭吵不休,國稅局說明,當出現扶養爭議時,按「扶養4大順序」認定。第1優先為「長輩的意願」,父母親出具書面意願證明,不用經過公證或按特定格式填寫,只要確認是長輩親筆所寫即可;第2順位為「兄弟姊妹協議」,彼此談妥由誰來申報就不會有異議;第3順位是「監護人」,若父母已經被法院宣告監護,應由登記為監護人的子女負責申報。

以上3順位都無法解決問題時,國稅局將視「實際扶養事實」來斷定,參考指標包含與父母同住的天數、實際支付生活費、醫療費、長照費,探病的頻率……等,共有11項參考項目,最終由國稅局判斷誰是有資格列報扶養的納稅人。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