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報告書審閱盯品質 上市櫃每5年至少被查一次

為提升永續報告書揭露品質,金管會今天表示,已督請證交所及櫃買中心依上市櫃公司產業特性,並以風險為基礎選定特定受查公司進行深入查核,上市櫃公司每5年至少會被選定為受查公司一次。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30日上午將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專題報告「如何精進ESG制度評鑑、永續報告書及公司治理評鑑制度,並導引金融機構落實放貸及貸後管理工作」,金管會書面報告今天已先送交財委會。

根據書面報告,金管會三路並進推進永續,首先是透過公司治理評鑑及永續報告書,提升台灣資本市場競爭力;其次是導入永續金融評鑑等制度,希望發揮金融市場影響力;第3是引導金融機構落實放貸及貸後管理工作,在授信納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精神。

金管會指出,因應近期上市櫃公司發生勞工安全與環境安全重大事件,金管會已督請證交所及櫃買中心持續擴大永續報告書審閱廣度及深度,例如依上市櫃公司所屬產業特性,採取風險基礎方法,選定特定受查公司進行深入查核,上市櫃公司每5年將至少被選定為受查公司一次。

自2023年起,資本額達新台幣2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須編製永續報告書,金管會統計,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共887家強制或自願申報2022年度永續報告書,占全體上市櫃家數的5成。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已要求自2025年起全體上市櫃公司均應編製永續報告書。

因應國際趨勢,市場對ESG資訊需求漸增,金管會也督導證交所參考國際永續準則,今年5月6日推出新版ESG數位平台,內容涵蓋全體上市櫃公司ESG資訊、永續報告書、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量、永續經濟活動等,應申報的ESG指標數由29項擴增至97項,以提升整體市場永續資訊透明度。

為督促銀行確實將ESG因素納入授信審查,金管會督導銀行公會提具強化機制,包括銀行辦理授信業務評估,應依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判斷企業作為是否符合永續精神等。

另一方面,金管會督促銀行在貸放後持續關注企業戶營運,若發生涉及負面公司治理或社會責任議題、對ESG具重大危害時,銀行應追查原因,即時掌握狀況,並視個案採取必要因應措施,以引導企業善盡社會責任。

為利綠色授信及永續績效連結授信相關資料報送具一致性標準,聯徵中心參考國際組織指引及國內金融機構實務運作情形訂定註記定義,讓金融機構依此報送資訊,進行資訊交換利用。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