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都12月交易量月增8.2% 2024增14.8%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6都會區公布2024年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6都交易量合計為2萬1445棟。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由於房市交易與登記約莫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差,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主要是反映11月至12月初的市況,12月6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月增8.2%,觀察各都會區表現全數量增,其中台北市月增24.9%,新北市月增3.8%,桃園市月增11.6%,台中市月增5.9%,台南市月增6.6%,高雄月增3.7%。
陳金萍表示,6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連3月下滑後在11月首度小幅回升,12月除了受惠於預售屋完工交屋潮挹注外,近期賣方心態持續軟化,願意誠意降價吸引買方進場,在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下,目前房市以自住需求為主力,對於有意購屋自住的民眾而言,若有符合需求的物件且價格能有所折讓,就願意進場,讓12月6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連2升,較11月成長8.2%。
台北市較11月量增24.9%為6都之最,陳金萍指出,台北市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2470棟,是近4個月來最高量,主要受惠於南港區與大安區較11月增加逾百棟,預售屋完工加持下,加上自住需求穩定,月增逾2成最為明顯。
與2023年12月相比,2024年12月6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減9.7%,6都表現增減互見,除了台北市年增3.8%,桃園市年增11.7%外,其餘4大都會區均減少,新北市年減21.1%,台中市較去年減少18.4%,台南市年減15.3%,高雄市年減5.9%。
陳金萍說明,觀察2024年6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7萬1309棟,與2023年同期年增14.8%,是自2014年來最高交易紀錄。其中,台北市年增12.0%,新北市年增6.9%,桃園市年增20.8%,台中市年增15.3%,台南市年增11.4%,高雄市年增24.8%。進一步細看各都會區歷年交易量表現,桃園市創2014年以來、11年來新高;台中市創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7年新高紀錄,高雄市創18年來新高;台南市首度突破2.7萬棟,史上最高。
陳金萍說,回顧2024年房市呈現「上熱下冷」格局,6都全年房市交易紅盤封關,有機會挑戰35萬棟大關,但可以看出量增幅度自下半年開始逐步收斂,顯示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衝擊不小。觀察11月景氣燈號續亮黃紅燈,民眾消費信心下降,而購買房地產時機也由樂觀轉趨悲觀,對於房價上漲預期已被改變,賣方「降價促成交」的現象持續,將有助於房市交易回穩。展望2025年,在國內房貸緊縮與信用管制短時間內難緩解的狀況下,加上美國政經政策不確定性高,讓全球經濟情勢難以預測,今年房市「量縮價跌」格局已確立,買賣雙方在價格上的博弈將是未來交易量增減的關鍵。(自立電子報2025/1/2)
陳金萍表示,6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連3月下滑後在11月首度小幅回升,12月除了受惠於預售屋完工交屋潮挹注外,近期賣方心態持續軟化,願意誠意降價吸引買方進場,在銀行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下,目前房市以自住需求為主力,對於有意購屋自住的民眾而言,若有符合需求的物件且價格能有所折讓,就願意進場,讓12月6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連2升,較11月成長8.2%。
台北市較11月量增24.9%為6都之最,陳金萍指出,台北市12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2470棟,是近4個月來最高量,主要受惠於南港區與大安區較11月增加逾百棟,預售屋完工加持下,加上自住需求穩定,月增逾2成最為明顯。
與2023年12月相比,2024年12月6都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年減9.7%,6都表現增減互見,除了台北市年增3.8%,桃園市年增11.7%外,其餘4大都會區均減少,新北市年減21.1%,台中市較去年減少18.4%,台南市年減15.3%,高雄市年減5.9%。
陳金萍說明,觀察2024年6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27萬1309棟,與2023年同期年增14.8%,是自2014年來最高交易紀錄。其中,台北市年增12.0%,新北市年增6.9%,桃園市年增20.8%,台中市年增15.3%,台南市年增11.4%,高雄市年增24.8%。進一步細看各都會區歷年交易量表現,桃園市創2014年以來、11年來新高;台中市創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17年新高紀錄,高雄市創18年來新高;台南市首度突破2.7萬棟,史上最高。
陳金萍說,回顧2024年房市呈現「上熱下冷」格局,6都全年房市交易紅盤封關,有機會挑戰35萬棟大關,但可以看出量增幅度自下半年開始逐步收斂,顯示房貸緊縮與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衝擊不小。觀察11月景氣燈號續亮黃紅燈,民眾消費信心下降,而購買房地產時機也由樂觀轉趨悲觀,對於房價上漲預期已被改變,賣方「降價促成交」的現象持續,將有助於房市交易回穩。展望2025年,在國內房貸緊縮與信用管制短時間內難緩解的狀況下,加上美國政經政策不確定性高,讓全球經濟情勢難以預測,今年房市「量縮價跌」格局已確立,買賣雙方在價格上的博弈將是未來交易量增減的關鍵。(自立電子報2025/1/2)
- 記者:自立晚報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