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荔枝正值萌芽期 臺東農改場籲請釋迦農友注意薊馬防治

番荔枝正值萌芽期 臺東農改場籲請釋迦農友注意薊馬防治

【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臺東地區氣溫逐漸回暖,番荔枝已陸續進入萌芽期及授粉期,此時為小黃薊馬好發時期,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籲請農友加強巡視果園,注意嫩梢被害情況,適時採行防治措施,以降低害蟲密度,減少損失。

臺東農改場指出,小黃薊馬成蟲體型小、活動性強,可藉風或氣流進行長距離移動。雌成蟲以產卵管將卵產於番荔枝幼嫩組織,孵化後之幼蟲即以此幼嫩組織為食,進入蛹期時會爬行或掉落至土表化蛹。小黃薊馬的成蟲及幼蟲主要為害番荔枝新梢、花及幼果等幼嫩組織,造成被害嫩芽捲曲、畸形且局部黑化;至開花結果期,移至花器及幼果上危害,造成不規則褐色條斑疤痕,影響果實外觀。經臺東農改場近5年監測結果,以4-5月為小黃薊馬發生的高峰期,為避免薊馬類為害,影響果實外觀,請農友注意於萌芽期或授粉前進行防治。


番荔枝正值萌芽期 臺東農改場籲請釋迦農友注意薊馬防治

有關小黃薊馬防治,臺東農改場建議下列方法供農友參考:
1.加強果園樹體通風,有利於藥劑噴施,同時減少小黃薊馬棲息環境。
2.小黃薊馬化蛹時會掉落至樹冠下之落葉堆或土表,防治時亦應適度於土表噴灑殺蟲劑,以確保效果。
3.懸掛黃色或藍色黏紙誘殺成蟲,不但可以減少薊馬密度,同時可以監測薊馬發生情形,提供防治時機參考。
4.於番荔枝萌芽期,若發現每10枚嫩梢有薊馬30~40隻時,或每1嫩梢(長有4枚幼葉約5~7公分)有一幼葉褐化時,應立即防治。可選用下列化學藥劑防治:2.8%畢芬寧乳劑1,000倍、9.6%益達胺溶液1,500倍、2.8%賽洛寧乳劑2,000倍或34%硫敵克水懸劑1,500倍等任選一種全園噴施。將前述藥液以噴霧器作全園噴施,並注意避免於天氣炎熱時噴藥,以免造成高溫藥害。此外,嫩芽對藥劑較敏感,應嚴格遵守用藥規定,依稀釋倍數正確使用。其他防治藥劑及方法,請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https://otserv2.acri.gov.tw/PPM/ )或農藥資訊服務網(https://pesticide.aphia.gov.tw),農友若有防治上的問題,請洽臺東農改場植物保護研究室(089-325015)或洽各區病蟲害診斷服務站(免付費專線電話:0800-069-880)。(照片記者朱達志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