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關稅供應鏈新風險 專家籲這樣做避洗產地

高關稅供應鏈新風險 專家籲這樣做避洗產地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世界各國的對等關稅措施,其中台灣被課徵的稅率為32%。(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自上任後再度掀起貿易政策巨浪,專家提醒,企業若僅依賴過去「低關稅+集中採購」的思維模式,將難以應對現今快速變動的國際政策與市場結構,在不確定之高關稅時代,企業應全面檢視供應鏈設計與政策依賴風險,並評估供應鏈全球布局的可行性,並加強對產品上下游供需結構的掌握,避免「洗產地」行為導致合規風險。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間接稅負責人洪于婷資深會計師今(15)日指出,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除了造成直接進口至美國而產生關稅衝擊,企業還需關注自身產品不論有無銷售至美國,生產國本身的政策調整,尤其是非市場因素,將直接顛覆企業原先的成本預估與風險控管模式。

她舉出常見的情境,包括原本境內補貼被取消,生產成本暴漲;原物料供應國限制出口,導致關鍵材料缺貨;買方對產品原產地的要求或原產地規則定義改變,讓原先供貨模式不再適用;成品關稅下修導致當地產業消失,產能轉向難以掌握。

傳統觀念中,進口關稅常被視為相對較低的成本項目,遠不及所得稅重要。然而,隨著美方與多國出現「反傾銷稅」、「對等關稅」、「政策性限制」等手段,進口關稅已成為不容忽視的變動稅負來源。

同時,部分採購可能因買方指定原料來源地,使得過往依賴「政策優惠」取得低價原料的模式出現鬆動。企業若忽視這類政策風險,可能面臨供應斷鏈、客戶違約或被納入制裁名單的風險。

洪于婷建議,企業不應再僅憑「可行性分析」作為供應鏈決策依據,更應納入4大原則進行評估,包括政策穩定性(關稅變動頻率、政經風險)、原料來源彈性(是否集中仰賴單一高風險國家)、ERP與物流系統可調整性(是否能即時應對通關、航線、報關要求變動)及多套劇本壓力測試(模擬不同情境下的稅負、供貨與交期)。同時,也要加強對產品上下游供需結構的掌握,避免「洗產地」行為導致合規風險,

面對川普頻繁變動的關稅政策衝擊,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也提醒,企業在全球貿易碎片化與政策干預日益頻繁的當下,單一成本最低的供應鏈不再可靠。真正具備韌性的企業,必須打造一個能承受多國政策變化、貿易干擾與稅負波動的靈活體系,而企業是否準備好迎接這樣的供應鏈新常態,將成為未來能否穩健成長的關鍵分水嶺。



相關新聞


川普關稅戰中場休息!面對黃金90天 專家籲企業做好4大準備


川普掀關稅貿易戰!企業跨境挑戰來襲 專家提3大建議


川普對等關稅仍有變數!專家點出台商2大雙重挑戰 籲提前布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