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不只中老年人!32歲男熬夜畫圖「手舉不起來」 醫揭4大體質易得

隨著天氣炎熱,許多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卻忽略了肩膀僵硬的警訊。恩主公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鄭傑元提醒,若出現肩膀僵硬、夜間痠痛、手舉不起來等症狀,可能不只是肌肉疲勞,而是「五十肩」的徵兆。這種肩關節囊發炎的慢性病,學名為「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不僅發生在中老年人,現代人因久坐辦公、滑手機、缺乏運動,讓五十肩逐漸年輕化。



五十肩不只中老年人!32歲男熬夜畫圖「手舉不起來」 醫揭4大體質易得


▲ 鄭傑元醫師指出,年齡只是高風險之一,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五十肩。(圖/恩主公醫院)



根據美國醫學資料庫 StatPearls 的資料,「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在一般人口中的盛行率約為2%至5%。雖然五十肩多發於40至60歲,但臨床上也發現不少年輕患者出現相關症狀。鄭傑元醫師指出,年齡只是高風險因素之一,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五十肩,主要原因包括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運動傷害、外傷或手術後遺症,以及氣血不足、睡眠不足、壓力大等體質因素。


鄭醫師分享了一個案例:一位32歲的男性室內設計師,因長時間熬夜畫圖,某天突然右手抬不起來、肩膀劇烈疼痛,起初誤以為是肌肉拉傷,經診斷為典型五十肩。經過針灸與中藥治療數週後才逐漸改善,讓他驚覺「年紀輕輕也會得五十肩」,不得不重新檢視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習慣。


在中醫觀點中,五十肩屬於「痹證」,又稱「肩痹」或「漏肩風」,意指外邪侵襲、氣血運行受阻所導致的肩部疼痛與活動受限。鄭醫師指出,五十肩常見以下四大體質類型:風寒阻絡型、氣滯血瘀型、氣血虛弱型、肝腎不足型。針對不同類型,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通常會採用針灸與中藥雙管齊下的方式進行調理。



五十肩不只中老年人!32歲男熬夜畫圖「手舉不起來」 醫揭4大體質易得


▲ 鄭傑元醫師指出常用施針治療的穴位有肩前穴、肩髃穴、肩髎穴 (左至右)。(圖/恩主公醫院)



除了治療,居家運動復健對於五十肩病人也相當重要。鄭醫師鼓勵病患每日花5到10分鐘進行溫和的運動,如鐘擺運動、毛巾操、手指爬牆等,以改善肩關節活動度,並預防復發。他提醒:「五十肩最怕的是『不動』,而不是『痛』。」許多病人因怕痛就完全不動,反而導致關節更僵、更黏,延誤治療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罹患五十肩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約5倍,甚至高達76%。糖尿病影響微血管與軟組織修復能力,關節更易發炎、纖維化,恢復也較慢。因此,糖尿病患者肩膀出現不適時,應盡早就醫診斷,不可掉以輕心。


鄭醫師強調,肩膀痛不一定就是五十肩,也可能是其他問題如肌腱炎、鈣化性肌腱炎、肩袖撕裂,甚至是頸椎神經壓迫所致。「中醫講求辨證論治,不可自診自療,一旦誤判或亂按亂拉,反而加重病情。」他呼籲,若出現肩膀痠痛、無法抬手、夜間痛醒等情形,應盡早尋求專業中西醫評估治療,讓肩膀能早日恢復靈活與生活品質。五十肩不是老化的必然,更不是只能「忍一忍」,及早治療才能避免長期困擾。

更多eNews報導
颱風季來了!10天後恐現「颱風窩」 氣象專家示警:規模恐超丹娜絲
26歲百萬網紅驚傳車禍!遭甩飛車外慘亡 「死亡預告成真」網嚇壞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