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在即 BBC:外界關注中國如何因應內外挑戰

中共20屆三中全會將於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BBC中文網今天撰文指出,外界關注這一次會議,因中國面臨複雜危險的外部環境,貿易摩擦、科技封堵與台海緊張,都為中國發展前景畫下問號,也使外界矚目這次會議中國會給出何種答案。

BBC中文網今天刊發中共20屆三中全會前瞻一文,指距離上一次談經濟議題的三中全會已是10年前。報導引述北京安邦智庫提供的分析報告指出,「我們在各地調研時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聲音:中國現在需要一次類似11屆三中全會的會議,要有振聾發聵的重大改革來打破僵局,給全社會帶來信心」。

安邦智庫的分析報告指出,疫情帶來的財政和經濟創傷2022年顯現,2023年企業信心、老百姓信心嚴重不足,中國經濟恢復遠不如預期,這種背景下,社會各界對於中國下一步如何改革的預期在上升。

不過,報導指出,專家認為7月的會議更可能頒布的是漸進式改革。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在近期香港舉辦的一場活動上表示。「在當下這個時間點,我們應該避免預期過高(over-expactation)。」

黃益平表示,目前的整體環境是「政策擺錘」(policy pendulum),政策總會從左邊擺到右邊,但是與意識形態無關,因為面臨的關鍵性挑戰總是在不斷改變。

黃益平說,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中國面臨的問題主要是收入分配問題,不平等問題等等;外部則有緊張的地緣政治環境。「這些都可能意味著國家安全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在此環境下,我們不應該期待一個非常大膽的、市場為導向的自由化改革」。

報導指出,這次三中全會的核心議題應為「新質生產力」。報導引述經濟學人資訊社(EIU)的報告列舉8個可能在三中全會出現的具體議題,包含延遲退休、財政改革、保障民營經濟、放鬆土地制度、新稅制(房產稅、財產稅等)、取消戶口限制、進一步開放經濟(取消外資所有權限制等)、激進的促進生育政策。

EIU指出,按可能性,財政改革、保障民營經濟2項並列最高;延遲退休、放鬆土地制度、取消戶口限制、進一步開放經濟4項並列其次;新稅制再次;激進的促進生育政策則排最後。

按影響力,延遲退休排第一;財政改革、新稅制、激進的促進政策並列其次;保障民營經濟、放鬆土地制度,排名再次;取消戶口限制、進一步開放經濟排名最後。

該機構的分析指出,延遲退休和財政改革是兩項關鍵,無論可能性和影響力都極高。EIU稱,中國面臨的人口挑戰主要表現為新生兒數量持續下降、勞動適齡人口減少以及快速老齡化。但由於財政拮据,不可能大幅增加對新生兒父母撫養子女的直接財政支持。

EIU認為,如果不增加稅收或國債,不足以解決公共財政普遍緊張的問題。因此,此次三中全會上政府將有動力促進多年來一直落後於名目GDP增長的財政收入增長,但同時也會謹慎行事,以免進一步削弱本已脆弱的家庭和企業信心。

報導表示,這些議題顯示出,中國現在面臨的挑戰與1978年的三中全會完全不同。在外部,當時中美基本完成建交談判,很快進入第一個10年蜜月期;而當前中美關係日益緊張,中國在貿易、科技等領域時常面臨新的制約。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