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節票房創新高 民眾棄旅遊改看電影也是原因

中國農曆春節假期今天結束,電影票房創下春節檔歷史新高,成為官媒每天「報喜」的重點訊息,多個地方發放電影代金券被認為是關鍵。但外媒認為,經濟不振導致消費降級,看電影成為春節期間比旅遊廉價的替代方案,也是推升票房的原因。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截至今天上午10時,中國春節檔總觀影量突破1.7億人次,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觀影紀錄。而截至今天上午10時35分,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已突破人民幣87億元(約新台幣392億元),同樣創下春節檔票房歷史新高。

中國今年的農曆春節假期長達8天。路透社先前報導直指,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創下歷史新高,原因之一是在經濟成長相對緩慢的時期,其他類型的支出受到影響,使得春節的熱門電影吸引了大批觀眾前往。

報導指出,造就春節高票房的另一項原因,是中國政府將「看電影」視為經濟刺激計劃的一部分,因而提供補貼,凸顯了官方如何透過補貼刺激消費者花錢消費。其中,北京、江蘇、湖北、廣東等省級政府紛紛發放消費券性質的電影代金券,作為未來一年推動經濟保持5%成長的一部分。

這則報導提到,春節期間,中國小縣城的電影院座無虛席,票價不但更貴,且電影票往往銷售一空。而中國媒體更曾報導,湖南一家電影院春節期間為了滿足大量觀眾需求,甚至出售站票。

但報導指出,中國消費者由於近來就業和收入轉趨不穩定,以及房市長期低迷的拖累,紛紛縮減支出。其中,一些年輕人並不理會官方大力呼籲消費,反而加倍儲蓄,甚至互相交流如何才能「少花錢多儲蓄」。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春節8天假期期間,中國各地政府雖然力推補貼刺激消費,但民眾以看電影取代外出旅遊凸顯了消費方式的轉變,連帶反映民眾對就業和收入前景不確定性的擔憂。因此有中國網友說,自己在電影院裡「找到了春運的感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