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政權輪替 專家:氣候政策不變作法微調

德國大選由老牌保守派勝出準備再次政權輪替,氣候專家並不悲觀,認為選舉結果意味德國會繼續在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努力中發揮領導角色,並持續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發展。

美聯社報導,德國目前的氣候計畫堪稱頗具雄心,目標是在2030年底前將燃煤、石油與天然氣的碳排放量減少65%,並在2045年底前達成碳中和,即碳排量不超過環境可吸收的總量。

德國還希望在2038年底前完全汰除燃煤發電,並讓超過54%的電力來自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等潔淨能源。

大選勝出的基民/基社(CDU/CSU)聯盟,領袖梅爾茨(Friedrich Merz)很可能選擇與目前執政黨、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組左右共治的聯合內閣。這兩個黨派都承諾實現氣候目標。

柏林智庫Strategic Perspectives的卡爾徹(Linda Kalcher)預期德國會維持現有政策方向,但她也強調「推動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

卡爾徹表示,即使最終目標不變,「新政府推出的許多政策可能不會直接以氣候為名,而是以經濟繁榮、創新和競爭力為訴求」。

一些分析人士告訴美聯社,儘管經濟和移民問題在這次德國選舉期間成為媒體焦點,氣候變遷對許多德國人來說仍是重要優先議題。卡爾徹說:「對各黨派選民來說,氣候始終是他們最關心的前四大議題。」

在23日的大選中,主張應對氣候變遷的綠黨(Greens)獲得11.6%選票是得票率第4高的政黨,但預計他們將在聯合執政3年後轉入在野;氣候立場進步的左派黨(Left Party)獲得8.8%選票。

卡爾徹認為,由於通膨和戰爭影響,選民的焦點轉向經濟和地緣政治,因此氣候政策在這次選戰中沒受太多關注。

氣候智庫E3G的魏斯格伯(Marc Weissgerber)表示,有可能組成執政聯盟的政黨都「親歐」、「支持多邊主義」,這意味他們會繼續落實聯合國氣候談判與「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持續採取氣候行動。

德國氣候政策專家、智庫「艾格拉產業」(Agora Industry)主任梅茨(Julia Metz)說:「維持環保政策的推動速度非常重要,這不僅是為減排,中期來看,也能逐步降低電價,並減少對進口化石燃料的依賴。」

梅茨認為,雖然新政府也可能會越來越關注碳捕集技術,但不能因此忽視減排,以避免形成「碳鎖定效應」(carbon lock-in)。

碳鎖定是指對既有基礎設施、技術、政策或經濟結構的依賴,社會或經濟從而與高碳排的路線綁定或產生惰性,難以轉向低碳或零碳替代方案。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