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三周年 烏克蘭迎來美俄聯手的悲慘命運

俄烏烽火肆虐至今滿三年,烏克蘭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戰爭初期,美國及西方國家全力支持烏克蘭,以軍事和經濟援助穩固其戰線。隨著全球局勢變化,美國外交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在烏克蘭最需要支持的時刻,美國不僅沒有加強對其軍事援助,反而選擇與俄羅斯談判,並以極不公平的條件迫使烏克蘭接受所謂的「經濟夥伴」協議。再次警醒台灣,當利益發生轉變時,任何國家都可能被無情拋棄。



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表示,他正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討論一項「重大」經濟協議,作為結束俄烏戰爭的方案之一。根據目前的談判內容,該協議不僅排除烏克蘭的參與,甚至還要求烏克蘭做出極為屈辱的讓步,包括將未來天然資源及港口基礎建設收益的50%匯入美國政府所控制的投資基金,直到累積達5000億美元為止。此外,美國的軍援計畫也被重新設計成高額貸款模式,即每援助1美元,烏克蘭將來必須償還2美元,等於變相成為美國的經濟殖民地。



這一協議的本質,已經不是對烏克蘭的幫助,而是趁火打劫。在烏克蘭付出慘痛代價、喪失20%領土的情況下,美國選擇與俄羅斯合作,而不是強化對烏克蘭的支持。這樣的背叛讓烏克蘭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困境,也向世界展示了美國的外交承諾有多麼不可靠。



三年來,烏克蘭在戰火中苦苦支撐,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除了軍事損失慘重,人民流離失所,數百萬烏克蘭人被迫逃離家園,部分城鎮幾乎成為廢墟,基礎建設受損,國家面臨空前危機。如今美國卻提出享有烏克蘭礦產資源以及戰後重建等利益,加上「高利貸」的軍援方案,在在都讓烏克蘭雪上加霜。



當初,美國以「捍衛民主」的之名援助烏克蘭,但當戰爭拖長,局勢對美國不利時,華府卻開始撤退,甚至與俄羅斯談判,將烏克蘭推向更加不利的局面。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讓烏克蘭成為兩大強權角力下的犧牲品。



烏克蘭的悲劇再次印證了,美國外交政策向來只服務於自身利益。回顧歷史,美國在阿富汗撤軍時,毫無顧忌地拋棄了曾經依賴美軍保護的阿富汗政府,導致塔利班迅速奪權,讓整個國家陷入混亂。而現在,烏克蘭正在經歷相似的命運。對於所有依賴美國安全承諾的國家來說,烏克蘭的處境無疑是一個深刻的警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