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人赴美旅行規定加嚴 律師建議改持一次性手機入境
在美加關係因關稅爭端及主權威脅益發緊繃之際,原先加拿大人赴美免簽的規定也將變嚴格。11日起,包含加拿大人在內的外國旅客赴美停留30日以上,須先向美國移民當局登記。美加關係似乎雪上加霜。
加拿大政府最近更新前往美國的旅遊警告,指出4月11日起美國要求旅客如逗留超過30天時,必須先向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登記,此要求適用於前往美國的加拿大人和其他外國人。這項新規定是美國移民政策大幅變化的一環,目的是要更緊密追蹤外國人長期居留美國的情況。
美加關係過去長期友好,兩國共享全球最長邊界;加拿大人前往美國無需簽證或預先登記。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這項新制對近來對美憤怒情緒沸騰的加拿大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自從川普對加拿大威脅施加關稅、要求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之後,加拿大人紛紛將憤怒化為行動,除了提倡愛用國貨,赴美旅行人數也急劇下滑,許多人直接打消或取消了赴美旅遊計畫。
總部位於英國的全球旅遊數據公司OAG Aviation調查顯示,今年3月預訂4月至9月期間從加拿大飛往美國的航班數量急劇下降;與去年3月預訂同期數量相比,平均下降了72%。
此外,隨著近來美國海關越來越頻繁搜查入境美國旅客的電子設備或查看個人訊息,加拿大政府也提醒加人若前往美國「可能受到邊境巡邏人員審查」。
美國邊境官員現在有權檢查個人手機或筆記型電腦、監看社群媒體活動,甚至可以在未經旅客同意情況下,複製或提取旅客所攜帶電子設備中儲存的資料,移民律師建議前往美國的旅客,把個人常用手機留在家中,赴美旅行時改帶臨時手機或一次性手機(burner phone,或稱拋棄式手機)。
加拿大移民律師西格爾(Heather Segal)向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表示,美國海關對於個人隱私的理解和作法已發生重大轉變,旅客更容易受到侵入性搜查和資料收集。
數位隱私倡議組織、舊金山電子邊疆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隱私訴訟主管史瓦茲(Adam Schwartz)指出,「美國海關人員想尋找的應是某人即將犯罪或違反入境簽證條款的證據;但邊境人員何時選擇搜查某人,可能沒有任何理由。一旦對方開始在手機裡翻找,就有可能會採取更進一步行動。」
史瓦茲建議,旅客抵達美國海關之前,想清楚自己「能夠容忍多大程度的隱私侵犯」。
一次性手機是指一種廉價的預付費手機,無需簽訂合約;它附帶一定數量的預付費通話分鐘數、簡訊或上網功能,設計目的就是為了使用後丟棄。這種「用過即可丟」的特性,對犯罪分子相當有吸引力,但一般人也可在需要緊急使用手機卻不打算長期持有時使用。
加拿大政府最近更新前往美國的旅遊警告,指出4月11日起美國要求旅客如逗留超過30天時,必須先向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登記,此要求適用於前往美國的加拿大人和其他外國人。這項新規定是美國移民政策大幅變化的一環,目的是要更緊密追蹤外國人長期居留美國的情況。
美加關係過去長期友好,兩國共享全球最長邊界;加拿大人前往美國無需簽證或預先登記。美國川普(Donald Trump)政府這項新制對近來對美憤怒情緒沸騰的加拿大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自從川普對加拿大威脅施加關稅、要求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之後,加拿大人紛紛將憤怒化為行動,除了提倡愛用國貨,赴美旅行人數也急劇下滑,許多人直接打消或取消了赴美旅遊計畫。
總部位於英國的全球旅遊數據公司OAG Aviation調查顯示,今年3月預訂4月至9月期間從加拿大飛往美國的航班數量急劇下降;與去年3月預訂同期數量相比,平均下降了72%。
此外,隨著近來美國海關越來越頻繁搜查入境美國旅客的電子設備或查看個人訊息,加拿大政府也提醒加人若前往美國「可能受到邊境巡邏人員審查」。
美國邊境官員現在有權檢查個人手機或筆記型電腦、監看社群媒體活動,甚至可以在未經旅客同意情況下,複製或提取旅客所攜帶電子設備中儲存的資料,移民律師建議前往美國的旅客,把個人常用手機留在家中,赴美旅行時改帶臨時手機或一次性手機(burner phone,或稱拋棄式手機)。
加拿大移民律師西格爾(Heather Segal)向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表示,美國海關對於個人隱私的理解和作法已發生重大轉變,旅客更容易受到侵入性搜查和資料收集。
數位隱私倡議組織、舊金山電子邊疆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隱私訴訟主管史瓦茲(Adam Schwartz)指出,「美國海關人員想尋找的應是某人即將犯罪或違反入境簽證條款的證據;但邊境人員何時選擇搜查某人,可能沒有任何理由。一旦對方開始在手機裡翻找,就有可能會採取更進一步行動。」
史瓦茲建議,旅客抵達美國海關之前,想清楚自己「能夠容忍多大程度的隱私侵犯」。
一次性手機是指一種廉價的預付費手機,無需簽訂合約;它附帶一定數量的預付費通話分鐘數、簡訊或上網功能,設計目的就是為了使用後丟棄。這種「用過即可丟」的特性,對犯罪分子相當有吸引力,但一般人也可在需要緊急使用手機卻不打算長期持有時使用。
- 記者:中央社記者胡玉立多倫多5日專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