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約為例 美國防次長籲亞太盟友軍費增至GDP5%

美國國防部主導政策的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表示,美國敦促北約盟友提高國防支出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以反映其面臨安全挑戰的迫切性,美國亞太盟友也應加以留意,「這就是應對重大安全挑戰的樣子。」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多次提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國防預算占GDP比重應從目前2%升至5%,美國駐北約大使惠塔克(Matthew Whitaker)日前也告訴歐洲媒體,「5%不只是個數字,而是安全所必需。」不過,比利時官員直言,5%目標「太超過」,將串連反對。

柯伯吉昨天在社群媒體平台X推文表示:「美國正理所當然地敦促我們的北約盟友增加國防支出,以反映他們面臨安全挑戰的迫切性,這意味著應達到(GDP的)5%。」

他還說,美國的亞太盟友應該加以留意,「這就是應對重大安全挑戰的樣子。」

柯伯吉並舉德國為例,反駁「那些認為事情無法改變或太困難的人」。他說,德國經歷數十年軍事投資不足後,德國新政府承諾國防支出將達到占5%GDP的目標,「這是值得讚揚的進展。」

柯伯吉曾在「川普1.0」擔任國防部負責戰略和軍事發展的副助理部長,去年底獲川普提名出任美國國防部主導政策的次長。

他3月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表示,台灣國防支出的GDP占比仍遠低於3%。他並同意川普觀點,認為「台灣的國防預算應該接近GDP的10%,或至少在這個範圍內。」

他表示,要求美國人,尤其是美軍承擔風險,而盟友卻不願盡責任,這對美國不公平,也不是可行的戰略。

總統賴清德2月以來多次表示,將優先推動特別預算,讓台灣國防預算達到GDP3%以上目標。

此外,柯伯吉4月就任新職後,5月初接獲擬定國家國防戰略的任務,最晚須於8月31日遞交最終版草案給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這份戰略將以美媒曝光、著重遏制中國奪台行動及強化美國本土防衛的「暫時國防戰略指導」為基礎架構。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先前報導,根據這份暫時指導方針,由於人員及資源有限,五角大廈將「承擔其他地區的風險」,並施壓歐洲、中東及東亞盟友提升國防支出,以承擔嚇阻俄羅斯、北韓及伊朗威脅的重責大任。

美國國防部公共事務助理部長帕尼爾(Sean Parnell)表示,國防戰略將優先考量美國本土防衛,並在印太地區嚇阻中國。戰略也將著重增加全球盟友及夥伴分擔的責任,在加強關係的同時,為持久和平創造條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