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精簡政府 專家:恐削弱美國監測地震海嘯能力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上任以來大砍多個聯邦機構的員額並刪減資金,有專家認為,這可能連帶削弱了美國監測地震、海嘯、火山及太陽風暴風險的能力。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專家指出,從現在起的200年內,從北加州一路延伸到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卡斯卡迪亞隱沒帶(Cascadia Subduction Zone)有可能發生規模9大地震,恐釀美國近代史上最嚴重天災。

如此強震可能會掀起30公尺高海嘯,並重創沿海城鎮,美國聯邦緊急事故管理總署(FEMA)先前估計,恐奪走上萬條人命、逾10萬人受傷。

然而,許多科學家表示,美國這方面的準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不足,因為數十年來守護防線的專家和科學家人數,正因川普政府的裁員而大幅削減。

不只是地震與海嘯,川普動手砍資金之下,觀察火山活動及太陽風暴的人力要不遭裁減,要不就面臨被調到完全不同機構的可能性。

此外,有4位知情人士告訴CNN,川普政府對若干聯邦機構祭出的最新限制,意味著地震儀、記錄海嘯速度的深海感測器、監測火山爆發前地殼震動的設備要進行保養時,科學家們多了好幾層關卡要過。

CNN整理出人力削減和資金限制導致計畫難以跟上變化的4個自然災害領域:

地震

美國西部各地配置大約800台地震儀,是抵禦「大地震」的第一道防線,而當中有許多地震儀的位置都在諸如山頂等偏遠地區,且每台都要定期進行某種程度的維護保養。

但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等機構的聯邦政府人員接獲通知,任何單筆支出不得超過1美元(約新台幣30元),執行這些關鍵任務的難度就變高了。

知情人士透露,出差更難獲得批准,顧慮也更多,這代表執行公務的障礙就更大。

儘管維護系統的人力與資金不足,不至於讓系統1天就失效,但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教授、太平洋西北地區地震網絡(Pacific Northwest Seismic Network)負責人杜賓(Harold Tobin)說,他不知道系統能維持多久。

海嘯

如同分布於西岸的地震儀,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海洋深處也設置了感測網絡,海嘯來襲時得以發出警報。

曾任職於國家氣象局(NWS)海嘯部門的艾倫(Corina Allen)說道,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兩個海嘯預警中心,以及國家氣象局在系統更新的計畫,都因為試用期人員被解僱或部分正職人員接受所謂的「買斷」協議而遭遇重大影響。

艾倫表示,全天候監控中心人手原本就不多,進一步裁員更是引起更大隱憂,尤其是考慮到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地震和海嘯威脅。

艾倫指出:「裁員和潛在的預算削減,都推升美國面臨海嘯及地震的風險,且會對沿海地區民眾與美國經濟造成毀滅性影響。」

火山

夏威夷幾勞亞火山(Kilauea volcano)去年以來即斷斷續續噴發,且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噴發。阿拉斯加州大錫金火山(Great Sitkin)也自2021年噴發以來持續緩緩流出熔岩。阿拉斯加州斯普爾山(Mount Spurr)近來則因出現火山地震而備受關注。

USGS有兩座主要辦公室負責監測火山活動,一個在夏威夷,另一個位於阿拉斯加。曾在阿拉斯加火山觀測站任職的佛雷穆勒(Jeff Freymueller)表示,部分USGS火山科學家已接受了「延遲辭職計畫」(deferred resignation program)。

美國之音(VOA)今年2月報導,加入延遲辭職計畫的人員可以繼續領取政府薪資,直到9月30日政府財政年度結束,這段期間他們的工作職責可能會減少或取消。外界普遍稱這項方案為「買斷」優離計畫。

仍跟其他USGS員工保持聯繫的佛雷穆勒說道,監測數據目前還沒中斷,但今年夏天是否會進行地震儀維護保養就有待觀察了,他們希望目前砍掉的人數已足夠安撫高層,沒有必要再進一步裁員。

太陽風暴

除了地球的風險,肉眼看不到的太陽風暴也要關注,畢竟這會對地表上的輸電網絡和無線電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位於科羅拉多州波爾德(Boulder)的NOAA旗下太空氣象預報中心(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約有十幾位專家,通常每24小時都有兩名科學家輪班。

然而,這個中心據說最近少了3位員工,這對一個小團隊而言算是不小的數字。

這類預報中心在全球數量並不多,而位於波爾德的這間辦公室不久後可能還要出現更大變化:川普政府提議將他們從NOAA轉移到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太空氣象研究員基柏勒(Tim Keebler)指出,太空氣象預報中心這個辦公室雖然只有少少這些人,但仰賴他們的人可不少,包括電力公司、衛星營運商、手機業者和鐵路公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