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兒島吐噶喇群島狂搖「吐噶喇法則」成焦點 日專家駁斥:地震頻發不等於有關聯

[周刊王CTWANT] 鹿兒島縣吐噶喇(トカラ)列島近期不僅地震次數突破1400次,甚至還發生震度6弱的地震,這也引發日本社會對「吐噶喇法則」的討論與擔憂。所謂的「吐噶喇法則」是,每當吐噶喇地區出現群發性地震,日本其他地區隨後就可能發生大型地震,像是2016年熊本地震、2024年能登半島地震,在此之前,吐噶喇列島都有地震頻傳的情況。但,這個理論是否有科學根據,專家之間仍有高度爭議。
根據《ABEMA TIMES》報導指出,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於4日召開臨時會議,指出這次吐噶喇群發地震出現許多前所未見的現象。
委員長平田直表示,地震活動從第一階段轉為第二階段後變得特別活躍,原因尚未明朗。他也特別提到,震源呈現東西向擴散,這種情況相當罕見。自6月以來,原本是東側活動較強,7月起西側也開始活躍,3日發生震度6弱地震的地點就在東側震源域。
此外,國土地理院利用人造衛星觀測發現,從6月21日開始,小寶島的觀測點原本向東北東移動了1.8公分,但在2日中午至3日下午間,方向突然改變成向南移動4.2公分。
平田直表示,僅2至3天內就產生4公分的地殼變動,這種現象極為罕見,即使是能登半島地震也需數年才有如此規模的變動。
前氣象廳長官西出則武表示,雖然地震發生可以透過觀測技術追蹤斷層錯動,但為何吐噶喇地區會反覆發生群發地震,目前仍無法解釋。
西出則武說明,群發地震的終止方式多樣,例如能登半島是在多次地震後發生劇烈地震才結束;而1965年起長野縣松代町曾觀測到超過6萬次群發地震,最後因地下水湧出而終止。
針對這次吐噶喇地震是否會引發其他大型地震,西出則武認為,雖然過去吐噶喇多半只是持續一段時間後就平息,但此次地震次數與持續時間都遠高於以往,未來走向仍難預測。
對於所謂的「吐噶喇法則」,西出則武則是持保留態度。他認為日本本身就是地震頻繁的國家,在任何一段時間觀察吐噶喇列島與全日本的地震活動,都可能出現看似有關聯的情況。
西出則武也提到,根據資料,有時吐噶喇的地震僅數十次,並不足以構成群發地震,也有人將這些零星事件與其他地區的大地震建立連結,這樣的推論邏輯有問題。尤其這次吐噶喇地震已累積超過一千數百次,與過往情況有本質差異。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