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風和心臟病有關!數十年來濃度越來越高 研究:塑膠微粒汙染人腦
根據一項新研究,過去數十年環境汙染急速惡化,可能反映在人腦中愈來愈高的塑膠微粒含量。科學人員研究1997年到2024年的遺體組織,發現人腦中的塑膠微粒汙染日益嚴重。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新研究發現,從1997年到2024年的數十起屍檢結果看來,人腦組織中的塑膠微粒和奈米塑膠呈現增多趨勢。研究人員也在肝臟和腎臟樣本中發現了細小粒子。塑膠微粒汙染遍布人體,血液、精液、母乳、胎盤和骨髓裡也有。這種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大致上還不明確,但評估與中風和心臟病有關。
科學家也發現,失智症患者大腦樣本中的塑膠微粒濃度高出約6倍。不過,研究人員說,失智症對大腦造成的損傷可能會使濃度增加,因此不應假設有因果關係。由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教授康鵬(Matthew Campen)率領的研究團隊說:「鑒於塑膠微粒和奈米粒在環境中呈指數級增加,這些資料促使我們更努力去理解這些東西是否會導致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人體健康影響。」
塑膠微粒是由塑膠垃圾分解而成,從聖母峰到深海,已汙染整個地球,人類又透過食物、水甚至呼吸攝入這些微粒。今年1月30日公布的研究顯示,在早產的胎盤中,塑膠微粒汙染明顯較高。近期另一項分析發現,塑膠微粒會阻塞實驗鼠的腦血管,導致神經損傷;但分析也指出,人類的微血管要粗得多。
刊登在「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的新研究分析了腦、肝臟、腎臟組織樣本,分別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州逝於2016年的28人和逝於2024年的24人。在2024年的腦和肝臟樣本中,塑膠微粒濃度高於2016年的樣本。
研究人員擴大分析腦組織樣本,採自美國東岸逝於1997年到2013年之間的人。數據顯示,從1997年到2024年,腦內塑膠微粒汙染呈增加趨勢。科學家發現最常見的塑膠是聚乙烯,這種物質用於塑膠袋和食品飲料包裝,平均占所有塑膠的75%。腦中的塑膠微粒大多是奈米級的塑膠碎片。器官中的塑膠濃度不受死者年齡、死因、性別或種族所影響。
- 記者:中央社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