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中必反 遇美手軟 軍購納貢行得通嗎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大刀全球都難倖免。台灣更是被直接點名,晶片產業必須移向美國。全球領導人無不傷透腦筋,台灣更是險峻。但雙手一舉,毫無條件納貢,豈是保全之道?外媒披露,台灣擬向川普政府提出三千多億元的軍購案。去年媒體才披露,美方收了台灣六千多億軍購費卻已讀不回,以及美方交給台灣的軍備許多是發霉或不堪使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軍購目的到底是防衛還是繳保護費,不言自明。相對地,民進黨政府逢中必反,大陸釋出兩岸觀光善意,台灣民間也殷殷企盼,政府就是不為所動。滕文公曾問孟子:「事齊乎? 事楚乎? 」孟子示警一個國家的生存不該寄託於某一國的保護之上,弄不好恐招禍患,成為大國競爭的犧牲品,豈能不慎。
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表示持續祭出高關稅政策,並點名台灣半導體產業搶工作後,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表示將會把國防預算提高到3%。之後傳出外電報導,台灣正考慮向美國採購金額70億至100億美元的武器,期盼贏得川普的支持。由於消息通篇來自不具名的消息人士,因此有在野黨立委懷疑此新聞的真實性,認為是民進黨政府為逼迫在野黨通過軍購預算的手段。但更多的批評與憂心是,大幅提高軍購預算的消息,只是賴政府無法與美方對話的熱情表態,希望藉此博取川普關愛的眼神。
以上揣測,無論何者中的,賴政府在毫無談判的機會下就輕易加碼軍購,無疑太過天真。就像日前美國國務院網站,刪除「不支持台獨」文字,綠營自我解讀是對台灣獨立的支持一樣,被玩得很開心。美國刪文、增文都是對著中國而做,台灣或說台獨等字眼,只是美方刺激中國的籌碼。早在2022年拜登政府就做過同樣的事,也曾經移除「不支持台獨」、「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當時綠營同樣喜出望外,事隔一個月,歷經美中交鋒,國務院官網又悄悄把「不支持台獨」。相同的例子還發生在川蔡熱線。
美方念茲在茲的都是她的對手中國。美方保障台海安全有其歷史淵源,但川普政府迥異以往的領袖,對於扮演全球英雄沒有太大興趣,明白表示「美國至上」。要求台灣提高軍購比例,只是不想再扮老大哥的不平之鳴,不想再免費救援,要求使用者付費。因此台灣要提高自我防衛能力,應該有自己的規劃,而非隨商人起舞,要多少給多少。提高軍購或許是方案之一,但前提是美方積欠的軍事武器是否應該先清償。
美國國防部監察長辦公室2024年揭露,拜登授權對台軍援,竟是一堆過期或發霉的報廢品。美方屢次質疑台灣自我防衛決心,川普更要求我增加軍事預算到GDP的10%,將大大削弱台灣其他發展,還要求徵兵、要有犧牲決心。但美國拖延軍售交貨,就算送來的也夾藏不少垃圾,美方挺台決心還能相信?台灣國防仰仗美國問題重重非一朝一夕,台灣沒有談判或置喙的能力,何以致之?
美國藉由中國反獨和民進黨謀獨,擴大其談判空間。泱泱大國都知合縱連橫的周旋之道,台灣呢?小國無法以力取勝、或以錢取勝,必須「以智取勝」。泰國是東南亞唯一沒有被殖民的國家,數次危機,靠靈活的外交智慧,與美國交好也跟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過去曾有外交人員表示,1993年辜汪會談之前,駐華府外交官根本很難見到美國官員,直到兩岸開始接觸,關係明顯改變。賴政府如果無法以更靈活的外交策略對應美國的現實主義,所謂的「民主同盟」只是夜裡吹哨,給自己壯膽。
- 記者:品觀點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