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視角/中國經濟動能不足難解 三中全會擬聚焦消費稅改 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菱視角/中國經濟動能不足難解 三中全會擬聚焦消費稅改 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記者王秋燕/綜合報導)美國前總統川普遭刺殺未遂驚動全球,分散中共三中全會如何進行深化改革的焦點。政治與經濟學家多預期,三中全會難出大招一舉拯救中國經濟動能不足難題,最可能實施的改革是消費稅收,讓中央下放資源,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



中共三中全會本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這是一場閉門會議,官方媒體照慣例不報導會議內容。三中全會15日開幕當天,新華社以逾萬字的文章與紀錄片,介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改革歷程,首次對習近平冠以「改革家」稱號,稱習近平繼承、發揚鄧小平的事業,習執政新時代是改革新時期,新時代改革為「習式改革」。



「習式改革」下房地產、消費低迷 靠製造業、出口撐經濟



「習式改革」實施迄今成果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消費支出疲弱,與其他國家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包括美國、歐洲各國都嚴厲批判中國產能過剩,同時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加徵關稅。



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4.7%,低於第一季的5.3%,也低於市場先前預估值5%至5.3%之間。上半年,中國出口年增6.9%,工業增加價值年增6%,消費品零售總額僅成長3.7%,房地產投資萎縮10.1%、新房銷售下降26.9%。



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經濟學家克魯斯(Harry Murphy Cruise)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表示,中國房地產業觸角伸得很深,當該產業受傷,整體經濟都會感到痛苦,尤其是家庭經濟。



克魯斯進一步表示,「在中國,近80%家庭財富與房地產掛鉤,房地產價格下跌正在損害家庭經濟。在6月,房地產價格年減4.5%,創下2015年以來的最大跌幅。反過來,家庭支出緊縮;6月零售額年增率僅2%。」



消費稅收入歸中央 地方政府靠出讓土地發展經濟



各界雖期待這次的三中全會能為中國房地產業,乃至於整體經濟動能復甦帶來深化改革的解方,但多數政經專家卻認為不能過度期待,因為多數大改革方向早已底定,北京當局現僅會針對綠能、半導體等產業大撒幣,在當前地方政府財政拮据情況下,最可能實施是消費稅制改革。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上次中國重大稅制改革在30年前,當時把大部分財政收入都劃分給中央,地方政府在收入減少情況下,還得背負地方經濟發展責任,因此數十年來多依賴出讓土地、大量舉債來籌措財源。長期這樣運行,房地產市場崩潰則引爆地方政府的財務危機。



高盛(Goldman Sachs)估算,中國政府去年消費稅收達1.6兆人民幣,相當於中國當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3%,佔稅收總額9%。花旗(Citi)最新報告估計,要讓消費稅成為地方政府主要收入來源,地方政府需拿走消費稅所得70%。



消費稅中央地方五五分 估地方將有8千億人民幣收入



中國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副教授孫鯕鵬接受當地媒體《證券時報》採訪時指出,消費稅收入下劃至地方,將緩和地方財政收支吃緊問題,如果在當前消費稅收入基礎上直接下劃50%,預計將為地方帶來約8000億人民幣收入。



目前中國消費稅只針對菸、酒、汽車、奢侈品等有限範圍的商品,該如何擴大課徵範圍,已引發不少中國專家討論。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則指出,可將高標準、高耗能、高污染産品納入,比如私人飛機、高檔皮草産品、高檔箱包、紅木傢具、不可降解包裝物等;一些高檔生活性服務、高耗能、高污染服務類産品也可以考慮納入消費稅徵收範圍,比如高爾夫、高檔演出等文化娛樂産品、高檔醫療保健服務類産品、高檔桑拿洗浴、賽車等高檔體育等。



不過,高盛預期,在就業市場、消費者信心進一步強化前,北京當局不太可能擴大消費稅課徵範圍。


菱傳媒原始網址:菱視角/中國經濟動能不足難解 三中全會擬聚焦消費稅改 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