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時地人畢業展強勢回歸 26個動人故事 記錄鮮為人知的社區一面

香港2024年6月26日 /美通社/ -- 由何鴻毅家族香港基金贊助、城市日記主辦的「香港時地人」載譽歸來,由今日起至7月7日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地下有蓋廣場舉辦展覽,並增加導賞環節,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香港社區的動人故事。


香港時地人畢業展強勢回歸 26個動人故事 記錄鮮為人知的社區一面

香港時地人展覽於時代廣場地下有蓋廣場展出

「香港時地人」由2020年5月開展,迄今舉辦九季,培育了近百位社區達人。工作坊分為初階班及進階班,內容涵蓋敍事實踐、非虛構敍事、生態文學欣賞、自然觀察、社區旅行設計、土地經濟論述,以及城市設計概論,鼓勵參加者從多角度認識社區。

城市日記策展人黎穎詩博士說:「香港時地人畢業展早前在銅鑼灣展出後,得到很大的迴響。因此我們再接再勵,今次在時代廣場展出,讓更多市民和遊客,有機會認識香港鮮為人知的一面。」

這次展覽是「香港時地人」第四次舉辦的畢業展,展出第七至第九季21位參加者創作的共26份作品。參加者修畢一系列工作坊後,由自身關注出發,並實踐所學,在疏理公開資料、比對地圖或圖則,加上實地考察和訪問街坊後,創作出形式各異的社區故事,包括專題報告、人物訪問、插畫、相片、短片、新詩等等。

其中容啟謙的〈集換式天悅人〉以第一身的體驗,詳細地記錄了長沙灣天悅廣場由「死場」變成「卡牌港交所」的情況。這個近年開始受到注意的場地,究竟在使用者的眼中是如何演變?展覽會提供答案。

社區中的閒置空間也是不少參加者的焦點所在,如鄺景樺〈將軍澳失樂園〉就探討了將軍澳區屋邨遊樂場的失修情況、梁詠珊〈原來社區有個隱形劇場〉揭示了社區公共空間無法使用的問題、黃倩彤〈荃灣街市天台原來有個遊樂場?〉發現了荃灣街市的天台對少數族裔是重要的公共空間等。

展覽於6月30日及7月7日設導賞環節,加強與訪客互動,費用全免,歡迎參加。如並能親臨展覽,作品電子版亦已上載於城市日記網站:https://www.urbandiarist.com/tc/collection/Hong-Kong-Faces-and-Places ,歡迎閱覽。

香港時地人畢業展:栽種自己的社區(時代廣場展)日期:2024年6月24日至7月7日
地點:銅鑼灣時代廣場地下有蓋廣場
開放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費用:全免

導賞環節
日期:2024年6月30日及7月7日
時間:下午4時至4時30分

下載照片: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Jx8V7qtkSPHD28ZVMmi2GxZ7gV5LnTKJ

關於城市日記

城市日記於2012年成立,是香港首個以社區故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非政府組織。我們收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並以文章、照片、插畫、紀錄片、導賞團等不同非虛構敍 事形式呈現,並期望這些故事 能為社區規劃拾遺、補白,成就城市的可持續未來。城市日記曾製作的紀錄片包括《勵德年記》 (2012)、《水口婆婆的山歌》(2017) 及《「道」賞灣仔》(2019) 等。曾出版之書籍包括《城市日記》(2015)、《同話水口》(2017) 及《同話漁光村》(2022) 等。

城市日記網站| https://www.urbandiarist.com/t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ovalurbandiary/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rbandiarist/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