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黨團以杯葛換支持 能收獲民意?

民進黨立院黨團於17與21日院會中,以拳腳衝突與議事杯葛的方式,試圖阻擋國民黨與民眾黨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並高喊「贏得了表決,贏不了民心」,加上21日在立法院外也有2萬人呼應民進黨。惟網路輿情並未完全響應綠營呼聲,民眾對綠長期執政的反感猶在,如此真有助民進黨新政府施政?



綠盼杯葛喚起支持

民進黨團17日先在國會與國民黨立委爆發推擠,進入議場後雙方也拳腳相向,藍委陳菁徽指控綠委鍾佳濱對其性騷擾加暴力推擠,而綠委陳亭妃也控告藍委徐巧芯故意傷害,17日當天共有5位綠委、1位藍委送醫,未就醫者也頻向媒體展示身上瘀青與傷口,國會殿堂彷彿變成誰受得傷多、誰就比較英勇的比賽。



21日院會雖未重演17日的衝突,但民進黨立委則身穿黑衣、綁上「民主已死」的白頭巾,以「重付提案」、「散會動議」與「點名表決」等議事手段,持續拖延國會改革法案的表決,柯建銘還強調,「我們輸了表決,但我們一定會贏得論述、贏得民心」,似乎認為可以透過杯葛與冗長發言,獲得民眾的支持。



自我矛盾難獲共鳴

的確,21日晚間有上萬民眾到立法院周圍上街,響應民進黨的主張。不過,藍白通過的許多國會改革法案,卻曾是民進黨前立委林佳龍、尤美女與顧立雄所提出的版本,如今卻因為時空環境不同而全盤杯葛否定,似有昨是今非的疑慮。且民進黨在第9屆立院過半後,無共識法案的三讀比例遠高於前一屆,如今說藍白以多數輾壓,是否忘了自己過去的「鴨霸」?



何況,民眾黨早在選舉時即以國會改革作為政見,且獲得26%的選票,而國民黨也在選後積極推動國會改革,民進黨挑起的反對,似乎只能侷限在同溫層中。此外,近日也有輿情分析指出,批評民進黨的聲量約佔65%,反對藍白的聲量僅有25%,儘管民進黨極力訴求程序不正義,但似乎並未獲得多數選民認同。



賴清德也遭波及

在多數民意並未支持,但基本盤依舊有力下,民進黨盼透過一系列杯葛爭取民眾支持,然而,作為執政黨,帶頭用拳腳與議事規則阻擋法案審議,最直接傷害到的,恐怕還是雙少數執政的總統賴清德與新任命的閣揆卓榮泰。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