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發表植物病原快檢技術 大幅縮短診斷時間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今天發表多項植物病原快檢技術,協助農作物高風險病原診斷、鑑定與防治,可大幅縮短時間,未來將推廣第一線產地應用。

農試所今天在台中市霧峰區的園區內,發表包括茄科、蘭花、青蔥、甘藷、蔬菜等多項農作物可應用的植物病原快檢技術,會中並與多家廠商簽訂技術移轉與合作意向書。

農試所長林學詩會中表示,在氣候變遷下,新興的病害有6成以上由病毒與細菌引起,並且可透過進口種子或種球,入侵國內農業生態體系。農試所近年針對高風險植物病原,開發一系列核酸快檢技術,並實際應用於進口百合種球、茄科及瓜類種子的病毒,與細菌的邊境檢測及監測工作,有助攔截高風險檢疫病原進入國內,降低危害農作物風險。

林學詩並提到,台灣的青蔥、甘藷、瓜類、茄科、十字花科蔬菜、百合及蘭花的經濟產值超過新台幣569億元,但常受病毒與細菌危害,造成經濟損失。農試所針對無性繁殖作物如青蔥與甘藷田間傳播的重要病原建立快檢技術,自源頭管控種苗的健康品質,確保永續生產。

其中,農試所與生技公司合作研發高準確性快篩免疫試條,可商品化應用於檢測蘭花及青蔥病毒,15分鐘立現檢測結果。另外,針對蔬菜軟腐細菌及瓜類常見病毒的核酸快檢技術,可在1小時內完成檢測,相較於傳統PCR核酸檢測法需3至4小時,快檢技術具有省時、操作簡便及不需昂貴設備等優點,未來將推廣至第一線產地應用。

林學詩指出,植物病害的防治首重預防,從邊境檢疫監測及健康種苗健診的源頭控管,到田間病害防疫,運用植物病原快檢技術,可隨時掌握危害病原的種類,後續將持續投入研發技術與應用量能,維護台灣農作物健康。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