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際合作研究能量 ~新加坡國立大學暨中國醫藥大學舉辦第六屆雙邊研討會,展現癌症相關研究合作成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自2016年建立盟校關係以來,學術交流相當頻繁,兩校教師進行研究合作、共同執行研究計畫、共同指導博士班學生及輪流舉辦雙邊研討會;新加坡國立大學於2024年11月26-27日主辦第六屆新加坡國立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第六屆雙邊研討會,兩校有12位學者發表專題演講,展現癌症相關研究合作成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暨中國醫藥大學舉辦第六屆雙邊研討會,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院長鍾業成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共同致開幕詞;中國醫藥大學學術交流參訪團由洪明奇校長偕楊良友國際長、顏宏融院長、陳易宏副院長、王紹椿主任、黃偉謙教授及佘玉萍教授等代表參加此次雙邊研討會。本次研討會聚焦腫瘤免疫、癌症表觀遺傳學、中醫藥對癌症的治療及電針對神經系統的保護機制等領域,涵蓋學術研究合作交流及未來雙方合作計畫討論。來自中國醫藥大學的7位學者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的12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吸引超過近百位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與學生參與,展現兩校在癌症相關研究合作的深厚實力與創新成果。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擔任首場大會專題演講的主講人,發表題為「Marker-Guided Effective Therapy (MGET)」的報告,分享癌症標記導向治療的最新研究成果,強調基於標記導向的個人化治療策略,並展示新一代細胞內訊息傳遞影像技術的應用。另外,中國醫藥大學團隊的演講主題與內容有:
1.顏宏榮院長報告Combinational Cancer Immunotherapy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Pancreatic Cancer,分享中醫藥在胰腺癌免疫治療中的應用及其機制研究。2.王紹椿教授剖析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酪胺酸磷酸化如何影響腫瘤免疫監控的逃逸機制。3.黃偉謙教授介紹一種新穎的抗癌藥物發現機制,從分子層面揭示創新療法的潛力。4.佘玉萍教授探討ADAM9在癌症轉移中的角色及其作為治療標靶的可能性。5.陳易宏教授從基礎研究層面闡述電針療法的鎮痛及神經保護作用,並探討其應用前景。
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領域的知名科學家Ashok Venkitaraman主任也擔任大會主題講者,在他的演說中剖析癌症早期進化的分子機制,啟發與會者新的研究思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Shazib Pervaiz、Boon Cher Goh、Herbert Schwarz等教授也針對紅氧信號對癌細胞命運的影響、EBV鼻咽癌免疫微環境調控及CD137分子作用機制進行深入探討。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雙方針對癌症新藥開發、癌症免疫治療、中醫藥對癌症的治療及電針對神經系統的保護機制及針灸的應用等議題進行熱烈討論,並提出超過10項潛在合作計畫,涵蓋腫瘤微環境調控、創新藥物傳遞技術及中醫與針灸療法的臨床應用與新機制研究。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自2016年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兩校在科研合作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並於多屆雙邊研討會中展現學術交流的強大動能。在本次雙邊研討會結束時由中國醫藥大學楊良友國際長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的Dow Rhoon Koh國際主任進行總結,感謝兩校研究人員的全心投入及參與讓第六屆的雙邊研討會十分成功,並期許兩校的團隊就所討論的合作計畫申請兩校提供的種籽基金,再經由此研究成果申請兩國已有的國際合作計畫,共同發表具影響力的高端研究造福人群。
新加坡國立大學暨中國醫藥大學舉辦第六屆雙邊研討會,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院長鍾業成教授與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共同致開幕詞;中國醫藥大學學術交流參訪團由洪明奇校長偕楊良友國際長、顏宏融院長、陳易宏副院長、王紹椿主任、黃偉謙教授及佘玉萍教授等代表參加此次雙邊研討會。本次研討會聚焦腫瘤免疫、癌症表觀遺傳學、中醫藥對癌症的治療及電針對神經系統的保護機制等領域,涵蓋學術研究合作交流及未來雙方合作計畫討論。來自中國醫藥大學的7位學者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的12位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吸引超過近百位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與學生參與,展現兩校在癌症相關研究合作的深厚實力與創新成果。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擔任首場大會專題演講的主講人,發表題為「Marker-Guided Effective Therapy (MGET)」的報告,分享癌症標記導向治療的最新研究成果,強調基於標記導向的個人化治療策略,並展示新一代細胞內訊息傳遞影像技術的應用。另外,中國醫藥大學團隊的演講主題與內容有:
1.顏宏榮院長報告Combinational Cancer Immunotherapy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Pancreatic Cancer,分享中醫藥在胰腺癌免疫治療中的應用及其機制研究。2.王紹椿教授剖析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酪胺酸磷酸化如何影響腫瘤免疫監控的逃逸機制。3.黃偉謙教授介紹一種新穎的抗癌藥物發現機制,從分子層面揭示創新療法的潛力。4.佘玉萍教授探討ADAM9在癌症轉移中的角色及其作為治療標靶的可能性。5.陳易宏教授從基礎研究層面闡述電針療法的鎮痛及神經保護作用,並探討其應用前景。
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研究所癌症研究領域的知名科學家Ashok Venkitaraman主任也擔任大會主題講者,在他的演說中剖析癌症早期進化的分子機制,啟發與會者新的研究思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Shazib Pervaiz、Boon Cher Goh、Herbert Schwarz等教授也針對紅氧信號對癌細胞命運的影響、EBV鼻咽癌免疫微環境調控及CD137分子作用機制進行深入探討。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中,雙方針對癌症新藥開發、癌症免疫治療、中醫藥對癌症的治療及電針對神經系統的保護機制及針灸的應用等議題進行熱烈討論,並提出超過10項潛在合作計畫,涵蓋腫瘤微環境調控、創新藥物傳遞技術及中醫與針灸療法的臨床應用與新機制研究。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中國醫藥大學自2016年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兩校在科研合作上取得了豐碩成果,並於多屆雙邊研討會中展現學術交流的強大動能。在本次雙邊研討會結束時由中國醫藥大學楊良友國際長及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的Dow Rhoon Koh國際主任進行總結,感謝兩校研究人員的全心投入及參與讓第六屆的雙邊研討會十分成功,並期許兩校的團隊就所討論的合作計畫申請兩校提供的種籽基金,再經由此研究成果申請兩國已有的國際合作計畫,共同發表具影響力的高端研究造福人群。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6 16:26:23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