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課中學習扶助 抽離上課激發學習潛能
中小學的補救教學往往在課後時段,導致落後的學生需要花更多時間和心力。教育部近年推動「課中學習扶助」,在正課時間將部分學生抽離上課,方便教師運用多元教學策略,提高學習動機。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介紹「課中學習扶助」的學校案例,113學年度共計有34所國中小學參與,受輔學生人數達1378人。
台北市大理高中國中部的課中學習扶助班,將教材簡化、減量,聚焦學生的核心能力,例如修正學習扶助教材進入段考題及課程的比例,並加強學生英語口說及聽力,提升學習成效。
彰化縣大城國中透過分組學習、情境教學等方式,提升學生理解力與學習興趣。教師在規劃課程進度時,也保留一定的彈性,針對學生學習狀況隨時調整。
雲林縣石榴國中參與學習扶助計畫後,學生學力顯著提升,成長測驗進步率達83%。教師依測驗數據,選用科技化平台、彈性分組與小老師制度,強化共學能力,即時找出學習盲點。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推動課中學習扶助,期望學校透過增置代理教師,安排適切的學習扶助課程,讓學生從學習中看見自己的進步,不放棄學習,提升學習成就及信心。
教育部今天發布新聞稿介紹「課中學習扶助」的學校案例,113學年度共計有34所國中小學參與,受輔學生人數達1378人。
台北市大理高中國中部的課中學習扶助班,將教材簡化、減量,聚焦學生的核心能力,例如修正學習扶助教材進入段考題及課程的比例,並加強學生英語口說及聽力,提升學習成效。
彰化縣大城國中透過分組學習、情境教學等方式,提升學生理解力與學習興趣。教師在規劃課程進度時,也保留一定的彈性,針對學生學習狀況隨時調整。
雲林縣石榴國中參與學習扶助計畫後,學生學力顯著提升,成長測驗進步率達83%。教師依測驗數據,選用科技化平台、彈性分組與小老師制度,強化共學能力,即時找出學習盲點。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推動課中學習扶助,期望學校透過增置代理教師,安排適切的學習扶助課程,讓學生從學習中看見自己的進步,不放棄學習,提升學習成就及信心。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6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