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潔淨能源注入新動能 淡江大學彭維鋒跨校團隊登國際期刊JACS

為潔淨能源注入新動能 淡江大學彭維鋒跨校團隊登國際期刊JACS
淡江大學物理學系彭維鋒特聘講座教授,與國立臺灣大學、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團隊,共同發表題為「In Situ Identification of Spin Magnetic Effect on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Unveiled by X-ray Emission Spectroscopy」的前瞻性研究成果,於4月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該期刊為美國化學學會發行的Q1期刊,具有150年歷史,為化學與物理領域具指標性期刊,影響因子高達14.4。

彭維鋒指出,此項研究首次利用同步輻射X射線發射(XES)與吸收光譜(XAS),在施加磁場條件下,量測具備磁性的尖晶石材料「鈷鐵氧化物(CoFe₂O₄)」催化劑,在氧氣演化反應(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條件中,觀察鐵與鈷原子的電子自旋態演化。研究結果說明磁性與催化活性間的密切關聯,已成為目前綠能材料最新研究成果,未來將可應用淨零轉型的關鍵氫能計畫中選項。

此項成果由彭維鋒與臺大材料系教授陳俊維團隊、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科學團隊等合作完成,兩人共同擔任論文通訊作者。第3作者為淡江大學應用科學博三林暐軒、第4作者應科博五陳冠宏,他們皆為物理系「吸收光譜實驗室」成員。參與作者尚有國家同步輻射中心研究人員包志文、詹智全、邵禹成,以及國立高雄大學應用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邱昭文,他們都是物理系校友,彭維鋒指導的博士生。

彭維鋒表示,透過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TPS 44光束線,與臺灣自主建置BL12XU光束線于日本Spring 8,研究團隊得以突破過往技術瓶頸,從電子自旋角度重新理解磁場催化反應,這對於未來推動高效能水分解製氫,以及發展低碳能源材料,具有重要科學意義與應用潛力。「這項研究成果展現本校物理系在同步輻射技術,與能源材料研究領域之重要實力,也為潔淨能源技術突破注入新的動能。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