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事件重創南部 8縣市馳援嘉南災情

氣象署統計0709豪雨事件,截至今天傍晚5時累積雨量以屏東縣瑪家鄉794毫米最多,重創南部地區。環境部表示,風災至今有8縣市協助嘉南災情;並啟動全台飲用水水質監測作業,皆符合標準。

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颱風丹娜絲5日凌晨2時於菲律賓附近形成後,由台灣海峽北上,6日上午11時增強為中颱,且行進路線愈來愈往台灣西半部沿海接近,6日傍晚4時暴風圈接觸台灣陸地,深夜11時40分颱風中心於嘉義布袋登陸;7日清晨6時於桃竹一帶出海,同日上午11時30分解除陸上颱風警報、下午5時30分解除海警。

颱風警報解除,因低壓帶及西南風影響,南部雨勢不減反增,氣象署續於9日下午5時啟動大規模或較劇烈豪雨加強作業。今天台東縣山區及大武鄉、屏東縣山區已有超大豪雨發生,高雄市山區及屏東縣地區已有大豪雨發生。

另外,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台東縣地區及蘭嶼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嘉義縣市及澎湖、綠島有局部大雨。

根據氣象署統計,自9日0時起至今天下午5時,累積雨量以屏東縣瑪家鄉794毫米最多,其次為台東縣大武鄉738.5毫米;新竹以南累積雨量皆逾200毫米,嘉南地區逾400毫米,而高雄也超過600毫米。

環境部長彭(啟)明今天表示,丹娜絲的路徑十分罕見,與近50年前的賽洛瑪颱風類似。雖然現代氣象預測能力大幅提升,但面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強風,嘉義縣市及台南市仍遭受重大衝擊,災後環境清理工作極其艱鉅。

環境部初步統計,本次天災所產生的垃圾量約為平時的20倍,主要包括大量倒塌樹木、泡水家具、泥沙與建築殘骸等,總量預估達5000至6000公噸,且隨著環境復原進度的推進,廢棄物數量可能會持續增加。

環境部表示,將持續與嘉義縣市及台南市保持緊密聯繫,針對災後廢棄物清運、石棉瓦處理及受損畜牧設施復原,全力支援與協助。

統計丹娜絲風災後至今(7至10日),4天內包含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南投縣、彰化縣、高雄市、台東縣,合計支援人力473人次、動員各式大型清運機具、車輛及各類工具等超過500台次。展現「同島一命」的團結精神。

此外,環境部也同步啟動全台飲用水水質監測作業,目前所有監測結果皆顯示水質安全,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民眾可安心使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