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爆「食人菌」疫情 前台大醫籲恢復「疫情2習慣」:不用取消行程

日本爆「食人菌」疫情 前台大醫籲恢復「疫情2習慣」:不用取消行程
A型溶血性鏈球菌是「噬肉菌」的一種。(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周刊王CTWANT] 日本爆發「食人菌」疫情,今年已有近千人因感染A型鏈球菌引發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是去年同期的2.8倍,讓不少打算赴日旅遊的國人相當擔憂。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認為,去每個國家旅遊都各式各樣的風險,如果不想取消日本行,建議恢復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2個習慣,可降低染病風險。

據了解,A型鏈球菌容易在秋冬到早春引起咽喉炎及扁桃腺炎,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有可能會被感染,依侵犯部位不同,症狀也不一樣,最常見就是喉嚨,造成化膿性扁桃腺炎,患者喉嚨扁桃腺像被塗上一層奶油,會非常疼痛,與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不同,不會咳嗽、流鼻涕和結膜炎。

林氏璧在臉書粉專「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說明,出現在日文新聞的「人食いバクテリア(食人菌)」是從英文的flesh-eating bacteria來的,「但其實英文上主要是把necrotizing fasciitis(壞死性肌膜炎)俗稱flesh-eating disease,而可以造成necrotizing fasciitis的細菌有很多,都可稱做flesh-eating bacteria。」

他提到,A型鏈球菌確實是其中一種很重要的「食人菌」,台灣一般是翻譯為「噬肉菌」,而這次國內媒體由日文新聞翻譯過來,才會變成食人菌,其實兩者是一樣的東西,「個人建議應該是噬肉菌比較正確。」

林氏璧強調,去每個國家旅遊都有風險,在新冠疫情後的年代尤其如此,且新冠病毒還在不斷突變,有重症風險因子的人還是有可能在旅遊中染病甚至到重症,對於可能的狀況都要有心理準備,知道如何預防,還有沙盤推演才是最重要的。

林氏璧建議,如果民眾打算到日本旅遊,擔心會感染A型鏈球菌,又不想因此取消行程,可以恢復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2個習慣,就是戴口罩和勤洗手,但也不是他說可以去就可以去,「不是因此你去日本就一定不會遇到麻疹、臭蟲、新冠、A型鏈球菌重症。了解風險高低,知道要怎麼處理,該保的保險要保,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延伸閱讀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