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衣櫥只需要十件衣服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德國工業設計師迪特·拉姆斯在其 1994 年出版的《Weniger, Aber Besser》一書中寫道:「最好的設計就是東西越少越好,因為這個設計品就會專注在最重要的本質上面。」這個產品設計的原則也可以運用在我們的衣櫥。幾十年來,人類購買的衣服數量出現了驚人的增長,而品質和耐用性卻在下降。每年,全球都會生產大約 800 億到 1500 億件新衣服,而我們現在個人購買的衣服數量是 20 世紀 80 年代的五倍,通常衣服會穿七到十次就會丟棄,相當驚人。


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線上精準定位廣告的激增,社交媒體推動不斷變化的流行趨勢,以及蓬勃發展的超快時尚市場,這些市場鼓勵買家以更少的錢購買更多的東西,並獲得短暫的、讓人興奮的回報。話雖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是,衣服確實能讓我們感覺良好。


時尚作家兼永續發展策略師達克說:「很多時尚都與新奇有關。我們總是試圖更新自己,無論是新目標、新工作、新的自己,其中服裝很重要。」但她認為,只要秉持「少即是多」的心態,仍然可以實現這一目標。英國研究報告顯示,為了使時尚產業實現到2030年將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的全球目標,英國消費者必須承諾每年購買不超過五件新衣服。



一個人的衣櫥只需要十件衣服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達克對這統計數據感到震驚,她於是發起瞭如今已廣為流傳的「五件規則」活動,邀請其他人加入她的行列,每年只購買五件新衣服(不包括襪子和內衣),以及四件二手貨。有趣的是,儘管許多人選擇加入的原因是,他們真的厭倦了買這麼多東西。人們感覺自己的購物已經失控了:他們被操縱著買越來越多的東西,最後卻感到空虛和失落。


她說,第一步是建立一個膠囊衣櫥,精心挑選一些基礎單品,這些單品不僅實用、經久耐用,而且完美貼合你的穿著,確保你感覺最佳。 Darke 是她所謂的 80/20 規則的支持者(其中 80% 的衣櫃由“實用的基本經典款”和另外 20% 更具表現力的“個性單品”組成),她的衣櫃圍繞 10 件關鍵物品展開,從白色棉質襯衫和時尚夾克到舒適的褲子和俏皮的針織衫。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取決於你的環境、工作、居住的氣候。但據說,根據一年中的時間,你實際上只會在特定時間穿10到20件衣服。所以,一個好的起點是看看你常穿的衣服,它們通常都很實用,你很快就會找到自己的清單。她解釋說,過去兩年她新買的十件東西大部分都是膠囊單品,還有一條明顯不實用的金色褲子和一條「完全透明」的黑色鉤針裙。


技巧在於:從你衣櫃而非網購上面挑衣服、讓實穿的基本款衣服搭配可以展現自己特色的單品、承租衣服也是好選擇。


這樣,你學會了嗎?


資料來源:https://www.bbc.com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